第1365章 有专门踩屎的(1 / 2)

加入书签

当年还没断奶的杰里米·曲,被父亲从伦敦带回内陆后,登记的中文名就叫“曲卓”

没有中间的“良”

,是因为当时讲究移风易俗。

虽然不禁止名字里带“字辈”

,或者叫“字派”

,但属于没有明文的不提倡……

后来卫东、红星、红专、志国、立新之类的名字大兴,“曲卓”

随大流给自己改了个“曲红旗”

他觉得“曲红旗”

这个名字很提气,但很多根正苗红的同龄人,觉得“假洋鬼子”

不配以“红旗”

为名。

有人心里不满,有人口头不满,有人拳头不满。

别看“曲红旗”

文文弱弱的一闷葫芦,骨子里是个犟肿。

任批评、任数落,任打骂,他就是不改。

于是,学校里有几个小子每天上学放学的堵着他打。

“曲红旗”

能躲就躲,躲不过就跑,跑不过就护着脑袋任由他们打。

这种生活,几乎贯穿了整个高中。

不同于中学毕业生,离开学校后大部分都会组团搭伙的上山下乡。

高中毕业生已经算知识分子了,毕业后有当兵的、有工作的,也有念大学的。

上山下乡的也有,但远不像中学毕业生比例那么高。

曲红旗肯定拿不到大学推荐,也没进厂名额,还有个客观存在的“弟弟”

,只能下乡。

就魏胜利一个说得上话的朋友,人家还不下乡。

没人搭伙,一个人报名一个人走。

也挺好,没人认识他嘛。

“曲红旗”

这个名字,总算成了真正意义的大名儿……

那些往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冤家路窄。

想着找个没人的地方“换”

组电瓶,曲卓蹬着没电的小电驴在胡同里闷头一顿乱窜,稀里糊涂的就拐到了后局大院后身。

“后局大院”

不是啥公家单位,早年间是宫里勤杂人员聚居的地方。

49后光荣的工人们入住,成了大杂院。

当年成天追着“曲红旗”

揍的几个小子,都是这片儿的。

高中毕业后有的混上了工作名额,有的上山下乡了。

一晃儿四年多快五年了,年前年后陆续回来了好几个。

有的混了个班上,有的成天到晚瞎胡混。

赶上周天都无所事事的,聚在一姓康的小子家里打扑克。

房子是路南的倒作坊,在后山墙上开了个窗。

这不天回暖了嘛,屋里阴外面暖和,窗户大敞四开的。

几个小子一边甩着扑克,一边梢打着外面。

扑克是次要的,主要是瞅外面。

瞅啥?

胡同对面院里,有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宿舍。

赶上周天休班的多,时不时就里出外进的。

这气温,这年月,有啥好看的?

说实话,真没啥好看的。

才刚开春,穿的还挺厚呢,连腰身都看不出来,也就一走一过的能瞅瞅脸。

这不闲着没事儿嘛。

吹吹口哨,吼一嗓子,换回一对或几对卫生球(白眼儿)图个乐……纯撩闲。

一姓贾的小子位子对着后窗,时刻关注对面院儿大门。

好看的小护士没等到,瞅见蹬着小电驴在窗外停住脚,四下张望辨别方向的曲某人……

在几个小子的印象里,“曲红旗”

还是那个当年看到他们就跑,跑不了就捂着脑袋蹲墙根等着挨揍的假洋鬼子。

曲卓对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