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5章 三木之下何求不得(2 / 3)
离着大老远的特意动用专线交代,徐晓燕还是给曹讯打了通电话转达。
曹讯肯定当个事儿办,立马派人去炮局胡同把被二次拘留的俩倒霉蛋提回分局严加审问。
俩小子挺讲义气,嘴很严,算得上十分顽强。
但是!
这年头儿的帽子叔叔可不是几十年后。
或者说,几十年后都有的是招儿收拾你,就更别提作风粗犷的当下了。
摆事实讲证据?
骗、诱的使技巧?
屁!
一拍桌子:丫儿挺的你交不交代?
不交代?
顽抗到底是吧?
好!
就喜欢这种好汉,给你掐着时间,看你能嘴硬多长时间!
咳还没下班呢,俩倒霉蛋就招了……
博物院是个穷单位,正式编制少,经费紧巴巴的根本不够用,基本没有任何福利。
不少有手艺的老师傅虽然有编制,但就是普通工人。
一个月几十块钱养一大家子,日子过得很清苦。
王世襄请了几位人品好手艺也好的,单位闲暇时到五号院帮着拾掇破烂。
不但管饭,还给补助。
一个月过来忙活几天,补助比工资都高。
还时不时能贴补点肉票、副食票和烤鸭券什么的,妥妥的美差。
五号院对外不涉外招待所嘛,博物院的人过来属于公对公的帮忙,被人知道了不犯毛病。
几位知道实情的领导,还指望某人多多支持文保事业呢,自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多事的。
有这种好事,几位老师傅每人都喊了几个子侄徒弟,跟着挣点补贴家用。
老师傅们经的多见的多,嘴很严实,基本没有在外面瞎白话的,但年轻人有管不嘴的。
尤其是兜里有俩钱,闲暇时呼朋唤友的喝点小酒,该说的不该说的没少往外秃噜。
说者无意,听者也无心,事后当成谈资到处白话。
传着传着,就传到了有心人的耳朵里……西城一绰号“金佛儿”
的老偷儿。
客观来讲,偷儿也属于技术工种。
不止要有过得硬的手艺,还得有眼力,识货、识人。
知道啥玩意值钱,也得知道啥样的人不能招惹。
金佛爷就属于既有手艺,也识货那伙儿的。
他知道,糟烂货拼吧拼吧攒出来的老木头家具,价值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有些人来说当劈柴都嫌烟太大,对有些人来说价比千金!
问题是,他真以为五号院是还没完工,平日里只有一个打更人的涉外招待所了。
公家单位嘛,现丢了东西肯定会报官。
所以,去年秋天金佛儿得了信儿,一直没急着动手。
先,得提前观察好地形,计划好如何动手。
比如,五号院正门斜对面是公家单位,门岗里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
所以,不能从帽儿胡同走货,得搭绳套从后面的景阳胡同往外倒腾。
这可是技术活,宽窄、高度、距离都要事先估算精准。
还得把板车调校好,别装满了东西一压,拉起来吱呀乱响。
再一个,都是大物件,得提前寻好下家。
得手后立马换钱,不在手里过夜。
最后一点,他当年失手被打瘸了一条腿,没法摸高翻墙,只能在外面接应,得等可靠的人手回京。
等谁?
给在陕南和豫北当知青的儿子和外甥去信,让俩小子春节请假回来探亲。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种事自家人最可靠……
计划赶不上变化,上面允许知青回城了。
金佛儿不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