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只要有共性在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1 / 3)
建丰先生听曲卓说道“分身乏术”
,眉头微不可察的有些打蹙……
认为这是在委婉的拒绝他。
就在他有些许失望,又有些许恼火,酝酿着要不要开口时,听曲卓继续说:“所以呢,我准备搞一套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化远程教育系统。
我在内陆时,给内陆的学生上课,可以对港岛的学生进行同步授课。
在港岛给学生上课时,内陆亦然。”
“……”
建丰先生心里的失望淡去。
他意识到某人是在讲述一种具有可行性的折中方案。
果然,就听曲卓说:“我知道,一下让两边直接接触,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客观困难。
不如这样,让弯省这边的某所大学,与港中文或港理工做一个校际合作。
在数字化远程教育系统的加持下,我在三地任何一所大学的讲台上,就可以给全部学生上课。
至于三地学子彼此间是否生交流,完全是可控的。”
“……”
对于曲卓突如其来的建议,建丰先生陷入沉思。
足足过了两分钟,问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数字化电教系统,它是……像电视那样……”
建丰先生想不出准确形容词,用手比划了一下。
“您是想知道,彼此间的信号是如何传输的吧?”
曲卓问。
“对,信号是如何传输的。”
“信号传输基于数字网络,可以用电缆,也可以用光缆。
光缆是新型技术,暂且不谈。
弯省和港岛能实现长途通话,靠的是海底通讯电缆。
只要从海底电缆的线束中分出两路,并辅以调制解调设备,就可以初步搭建起一条数字化通讯网络。”
“这样……”
建丰先生思考了一下:“我记起来了,你的那些论文里,就有关于计算机网络的。”
“对。”
曲卓点头:“be和内陆国科院有一些专利交换。
我可以操作一下,将计算机网络这一块的内容,放到共享名单里。
弯省可以通过bt公司,拿到设备和相关授权。”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涉及太广,建丰先生一时间无法做出决断。
稍一思量,岔开话题:“你刚说…光缆,是一种新型技术?”
“对,不同于电缆,采用电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光缆是通过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除了无法进行电力输送外,光缆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更强,更适合长距离、高可靠性通信。
是未来的主流方向。
76年时,亚特兰大就启用了第一条商用光纤通信系统。
内陆也是在76年研出了根光导纤维。
bt正在通过北美的合作伙伴,与康宁公司进行谈判,购买他们的化学沉积法制备专利。
等拿到授权,就会展开应用级研究。
弯省工研院如果有兴趣,可以加入进来。
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项目。
一旦成功,仅凭解决方案的专利授权,就有极高的回报率。”
“……”
建丰先生缓缓颔,看向曲忠禹时,满眼全是夸赞和感慨。
半真半假吧。
真的是,通过曲卓信手拈来的阐述,建丰先生就知道,这位年轻人绝不是徒有虚名。
而且,所研究的东西,确确实实紧跟科技的最前沿。
假的是,他虽然位置在那,但很多事不是轻易就能拍板做主的。
至少也要让下面人做好相关调查,听取汇报后经过多方面的综合权衡,才能形成倾向,考虑要不要推动。
事情是那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