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41章 就很不正常(1 / 2)
曲某人失眠时,五十岁的李家诚起夜后回到床上,同样有些无心睡眠。
不是因为孤枕难眠,表妹就在身边呢。
是因为隐隐的不踏实……
上半年,偷袭九龙仓的计划失败了。
败在急功近利,行事不秘上。
也败在现金流不足,股价被出预期的推高后,无力战决锁定胜局上。
最关键的是,他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号召力。
没想到素有“一窝蜂”
之称的港岛股民,头脑热时会那么生猛。
不到一个周,就将九龙仓的股价从二十块多,推到了四十六块的天价……
但结果是好的。
汇丰大班沈壁找到他时,李家诚审时度势间明智的选择了收手,收获了汇丰的人情。
随后文华酒店雅阁内的见面,不但豪赚一笔,还得到了包船王的友谊。
同时,他看到了新的机会——和记黄埔。
相比于九龙仓,和记黄埔无疑是庞然大物。
李家诚十分清楚,正常情况下市值不足七亿港币的长江实业,不可能吃得下市值高达六十二亿港币的和黄集团。
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汇丰作为和黄的大股东,希望盘活投资的产业。
而汇丰作为投资方,又不打算亲自下场经营和黄。
想赚钱,又不下场,自然需要一个有能力的人,帮助他们赚钱。
再看和黄,上任大班祈德尊志大才疏,给集团造成了巨大的亏空。
接任者韦理,虽然号称公司医生,但能力有限。
只能极尽所能的修修补补,让纸面数据显得稍微好看一些。
通过包船王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李家诚觉得自己有很大机会打动沈壁,并在汇丰的支持下入主和黄。
李家诚很清楚,无论如何他也筹不出足够的资金,买下和黄的控股权。
唯一的方法是,以长江实业作抵押从汇丰贷款,买下汇丰持有的和黄普通股。
难点在于,沈壁虽然是汇丰大班,但汇丰不是一言堂。
他做出的决策,必须取得董事会的支持。
所以,需要撑大长江实业的体量抬高市值。
于是,李家诚将视线投向靑洲英坭。
靑洲英坭早先是国商在濠镜开的一家水泥厂,折腾了三年,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
随后英资商人参股接办。
二十年代广府限制英德石料出口,导致原料短缺而停产,三十年代迁至港岛九龙重新开张。
作为港岛唯一的水泥厂,靑洲英坭运营的还算不错。
但销路仅限于港岛、濠镜和东南亚的少量订单。
所以,也仅仅是不错罢了。
属于安安稳稳,撑不死也饿不着。
李家诚无心经营什么见了鬼的水泥厂,他看中的是靑洲英坭在红磡傍海位置,8o万平方英尺的土地。
如今靑洲英坭的市值是七千多万港币,但只那块地皮的价值,就远高于市值。
只要吃下靑洲英坭,长江实业的体量立马可以撑大一圈。
更利好的是,靑洲英坭背后的英资老板,就是个当年来东方淘金的破落户。
没有大背景,也没有大雄心。
不然在港岛地价飙升的当下,不会守着偌大的聚宝盆还无动于衷。
关键对方属于不看好今后港岛局面的那批人,已经连续多年释放股份,将资金投向港外。
如今虽然没有准确情报,但可以肯定,持股一定不过百分之二十。
而且手头资金有限,动不起有力的反收购操作。
所以,李家诚此次收购的对手,不是靑洲英坭背后的资本,而是港岛股民。
他知道以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