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能只当老黄牛(1 / 3)

加入书签

关于曲卓的那份设计,昨天开了半天的会。

最后得出了五个字的结论:可以试一试。

之所以得出这么一个……有倾向,但并不是很确定的结论。

是因为几乎所有与会专家,都看好这个采用通用架构,具有很大灵活性和上限的设计。

但问题是,眼下微型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方向只有一个,进行科学计算。

对于快便捷的“科学计算”

,几乎所有与理工沾边的设计院、研究所,以及高等院校都有需求。

不过嘛,这玩意实现全国产化后,造价并不是很高。

有需求的单位挤点经费出来采购一台,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没有大量的,以至于需要排队的情况出现。

一条计算进行十分钟还是五分钟,其实差异不大。

而那些需要高级、复杂、海量运算的需求,微型计算机的性能就算提高的再多,也根本不够看,还是需要大型计算机出马。

所以,曲卓设计中突破8o8o性能上限的部分,属实有点鸡肋。

只有通用架构,是所有人都感兴趣,也觉得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但是,这玩意眼下毕竟还处于纸面阶段。

理论上虽然是可行的,但电子设计的未知因素实在太多了,实际效果如何大家心里都没谱。

一旦大笔经费砸下去,做出来的东西与设计指标相差太大,甚至根本就不能用,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所以,最后才得出“可以试一试”

,这样有些模棱两可的结论。

这五个字的潜台词是,你们再好好讨论讨论研究研究,看一看这个架构到底是不是真的可行。

如果确定可行,有没有办法把研成本尽量往下压一压。

毕竟,djs-o5o立项至今已经三年多了。

大量的人力物力砸下去,好容易出结果了,再花钱花时间去搞出一个虽然先进,但也先进不了太多的东西,属实有点浪费宝贵的资源。

虽然领导没有明说,但与会人员都领会了意思。

今天再次开了个小会,商量如何才能把研时长和经费压下去。

别说,办法还真有一个。

曲卓的设计和djs-o5o的设计,抛开通用架构部分,思路其实是一样的。

都是将8o8o芯片按功能区进行拆分。

区别在于,曲卓为了配合通用平台,给每片拆分后的集成电路,设计了一个双面十二针的插脚。

而djs-o5o拆分后的集成电路,完全沿用了原设计的走线。

造出来后用电路板焊接相连,最终组成和8o8o芯片一模一样的布局结构。

也就说是,已经生产出来的djs-o5o组件,完全可以应用到通用架构上。

只不过需要改造,给每片集成电路设计一个接入插脚。

话说起来简单,但实践起来可不容易。

曲卓在拆分芯片时,已经考虑到了插脚的问题。

所以对集成电路走线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而原设计,可没有这方面的考量,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于是,争论生了……

有人说:“可以改。

曲红旗的设计中,不就改了单片集成电路的走线嘛。

完全可以按照他的思路来。”

有人说:“乱搞容易引一系列未知问题,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又有人说:“争论没有意义。

反正djs-o5o的备件存量足够,可以先改一改,试一试嘛。”

有人拍了桌子:“乱弹琴,备件每一片都价值不菲,改坏了谁负责?”

一番争吵过后,有人声:“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