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水浅王八多(1 / 3)

加入书签

经过姜福友的一番“思想工作”

,吃饭时曲卓现郑桂芝对自己的态度完全变了。

不再是流于表面的客气,一个劲的给他夹菜,问题也一个接一个的,搞得跟查户口似的。

姜福友吃饭很快,填饱肚子又喝了口水,大模大样的说:“红旗呀,搁我家不用客气。

我也不瞒着你,我家老大和老三能当上兵,都是曲部长帮的忙。

这是恩情,你叔我记在心里呢。”

“哦”

曲卓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点头。

“既然是实在关系,叔就劝劝你。”

姜福友语重心长的说:“要我说呀,你就老老实实的去当兵!

你小子有文化,还懂技术,到了部队上,想提干不难。

而且呀……”

姜福友压了些声音,神神秘秘的说:“县里工农兵学员的名额,曲部长伸手不那么容易。

可部队上他关系硬着呢!

知道为啥叫工农兵学员不?工、农、兵都有名额,能听明白不?”

“爸!”

姜玉兰急了:“你咋把卫东哥的路子告诉外人呀!”

“啥外人!

你红旗哥是外人吗?”

姜福友虎着脸吼:“以后别张口闭口卫东哥卫东哥的。

整天哥哥妹妹的像什么话,不知道个害臊……”

郑桂芝帮腔:“你个姑娘家家的,不要名声啦……以后离何卫东远点。”

“妈”

姜玉兰眼圈瞬间红了,眼泪巴巴的委屈的不行。

实在气不过,又不敢犟嘴,扔下筷子扭头回自己屋了……

曲卓作为外人,尴尬的恨不得原地消失。

全大队都知道,姜玉兰和何卫东看对眼了。

何卫东还总来姜家蹭饭,可见姜家两口子并不反对。

但眼下姜福友两口子的表现,显然是想撮合他和姜玉兰。

而且,姜玉兰很明显的不愿意。

这事儿闹得,简直是把人架在火上烤。

一顿饭吃下来,把曲卓别扭的不行,填饱了肚子赶紧起身告辞……

袁家大队最早时有三十多号知青,后来有人回去就业了,有人因伤因病走了。

有人当兵了,还有人拿到推荐名额去了大学。

更多的人实在看不到回城的希望,在本地娶媳妇或者嫁人,有了自己的小家。

74年曲红旗来的时候,知青点还有十多个人。

随后的两年虽然有补充,但离开的更多,现在只剩下八个了。

杨宏斌是沈城的,知青点组长,还是袁家大队三队的副队长。

家里没什么背景,不过能说会道挺有心计。

虽说手段糙了点,但在眼下这个人心相对单纯的年月,还是很够用的。

马向芳是京城的,刚来时总自认为高人一等,但被杨宏斌收拾了几次,很快就认清现实。

收敛起德行假意臣服,憋着劲等待报仇雪耻的机会。

另外,这小子品性多少沾点问题,跟个老娘们似的愿意打听闲事儿扯老婆舌,还总打着中医世家妇科圣手的名头,给大姑娘小媳妇瞧病。

起初大伙见他说的头头是道,还信以为真。

后来才现,孙子就是借机揩油。

李爱国是松原本地的,才十六岁,满脸青春疙瘩痘。

原本挺好的一小孩,现在有点被马向芳带坏的趋势。

钟海是沪市人,本名叫钟海晏。

总被人恶搞的喊成钟海燕儿,便把“晏”

去了,改名叫钟海。

会画画,人有点闷,但不坏。

何卫东,跟李爱国一起分下来的。

说是吉省省城的,但口音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