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启程赴府台(2 / 3)

加入书签

,并在每一份供状上都附言“原件已呈钦差复核”

随后,他安排织言社的妇人,将这些供状偷偷地混入府城早市的菜篮、学堂的书包、驿站的马鞍夹层之中。

这些妇人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她们知道如何巧妙地隐藏这些供状,并且能够确保它们在最合适的时候被人现。

第二天清晨,府城的大街小巷,便开始流传着关于静先生的传言。

人们议论纷纷,对静先生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和愤怒。

“你们听说了吗?那个静先生,竟然是个大贪官!”

“是啊,听说他虚报灾银,还嫁祸给别人,真是太可恶了!”

“更可恶的是,他还伪造供词,想要陷害别人,真是丧尽天良!”

茶摊的说书人也改了词,开始讲述关于静先生的故事:“话说这静先生,原本是个清廉的好官,可是后来却被金钱和权力蒙蔽了双眼,开始贪污受贿,无恶不作。

最终,他被自己的所作所为所反噬,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真是应了那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静先生得知府城里到处都在流传关于他的谣言后,更是惊恐万分。

他知道,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自己就真的完了。

“必须尽快转移!”

静先生对着身边的蒙面人说道,“这里已经不安全了!”

于是,静先生连夜转移藏身地点。

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特意换乘了一辆破旧的农车,并且乔装打扮成了一个普通的农民。

然而,他的一举一动,却早已被柳三婆安排的放牛娃看在眼里。

那个放牛娃并不靠近农车,只是远远地跟在后面,并且不时地吹响一支破旧的笛子。

那笛声悠扬而凄凉,吹奏的正是那在白渠村广为流传的《石槽记》的变调。

每当笛声响起一次,便有一处村落的灯笼亮起。

静先生越逃,身后的灯火就越多,仿佛整片山野都在睁着眼睛,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种被人监视的感觉,让他感到无比的压抑和恐惧。

终于,农车行驶到了一条断头路。

静先生抬头一看,前方赫然是已被百姓日夜值守的新渠闸口。

那些百姓手持锄头和棍棒,目光如炬地盯着农车,仿佛要将他生吞活剥一般。

静先生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了。

陈皓立于闸楼之上,望着远处孤车停驻,轻声道:“……好戏,开锣了。”

陈皓立于闸楼之上,夜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袍。

他望着远处那辆孤零零停驻的农车,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嘲讽,轻声道:“他以为我们在争权夺利,实则,我们只想让谁走该走的路。”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传令下去!”

陈皓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同出鞘的利剑,“明日一早,启程赴府台!

携三百七十二户联名血书,请命将‘百姓监督制’,纳入地方治理常例!”

而此刻,在东林坡的深处,静先生颓然地靠在一棵老树旁。

月光如水,洒在他的脸上,映衬出他那张饱经风霜却写满了绝望的脸。

他颤抖着双手,将最后一张密信撕得粉碎,任凭碎片在夜风中飞舞。

他仰头望着那轮冰冷的明月,喃喃自语:“我写了二十年的字……竟从未写下过一个‘悔’字……”

他的声音嘶哑而空洞,仿佛一个溺水之人最后的挣扎。

第二天,旭日东升,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地。

陈皓站在皓记酒馆的门前,身后是三百多位衣衫褴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