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章 这是在认账也是在下战书(2 / 3)

加入书签

雨顺”

字样,显得庄重而神秘。

实际上,瓮内壁预先嵌入了微型陶片,藏有万富贵贪墨的证据及静先生的手令拓印。

瓮运抵后,暂存酒馆地窖,对外宣称“备作春酿封坛”

孙二愣按照既定的路线,每日运送几只陶瓮。

前七日,一切顺利,守门差役逐渐放松了警惕。

第八日,韩捕头亲自当值,他故意呵斥孙二愣“载”

,罚留下两只瓮于城门口查验。

夜间,韩捕头借巡逻之便,悄悄撬开瓮底,取出了藏在内壁的陶片,交给周驿丞,转交巡盐御史幕僚。

其余的陶瓮则顺利送达府台后巷,名义上是“民间敬献祈福器物”

,礼单署名“北岭百姓名义”

静先生察觉到陶瓮数量异常,命人暗中开验。

然而,他只看到瓮内装满了黄土和稻穗,象征五谷丰登。

静先生冷笑道:“雕虫小技。”

却不知真正的陶片已被替换为双层结构,外层填土,内层藏信,唯有在特定温度与湿度下才会自动脱落。

三日后,大雨倾盆而下,府台库房变得潮湿。

数十片陶片悄然脱落,散落在角落。

一名扫地杂役拾得陶片,以为奇物,拿给识字的儿子辨认。

孩子读出“三老爷分润三千两”

等语,吓得父子连夜逃往邻县告状。

消息经驿道飞传,巡盐御史震怒,立即提审涉案账房。

与此同时,陈皓在北岭召开“晒证大会”

,公开播放盲艺人录制的“哑音密曲”

还原版。

百姓们听着熟悉的旋律里传出“嫁祸陈皓”

四字,群情激愤,纷纷高呼要为陈皓讨回公道。

酒馆楼顶,陈皓静静地站在那里,望向府城的方向。

凉风拂过,他的衣袂轻轻飘扬。

他转身对身旁的李芊芊和柱子下令道:“明日开始,行动!”

夜色渐深,酒馆的灯火熄灭,整个小镇归于寂静。

然而,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皓记风云》第94章山雨欲来

陈皓负手而立,猎猎夜风鼓动着他的衣袍,仿佛一杆迎风招展的旗帜。

他深邃的目光穿透重重夜幕,仿佛能直接洞穿府城的层层阴霾。

“明日开始,《寻印日记》复更,”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绝,“第一篇标题就叫——《静先生的礼物收到了吗?》”

李芊芊闻言,清脆的声音应道:“是,掌柜的,我这就安排下去。”

柱子则在一旁挥了挥拳头,憨声道:“那些狗官,早就该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与此同时,在府城深处,静先生的书房内一片狼藉。

最后一片陶片被他狠狠地撕成了碎片,仿佛要将所有的罪证都彻底毁灭。

他缓缓抬起头,凝视着窗外如注的暴雨,雨水敲打着窗棂,出令人心悸的声响。

他的脸色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格外苍白,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感攫住了他的心脏。

终于,静先生缓缓地披上了蓑笠,遮住了他大半的面容。

他推开房门,走了出去,冰冷的雨水瞬间打湿了他的衣衫。

檐下的灯笼在风雨中剧烈摇曳,忽明忽暗的光芒映照出他一个从未示人的侧脸——苍白,冷峻,眼中燃烧着一种孤绝的火焰。

静先生披斗笠离府那夜,街巷无人知其去向。

三日后……

静先生披斗笠离府那夜,街巷无人知其去向。

三日后,北岭山道却传出消息——一名素袍老者独坐讲字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