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你到底想做什么(2 / 3)

加入书签

只可助民自决’。”

赵秀才的声音清脆而坚定,每个字都像是刀刻般清晰。

“末条写道:‘若有成员滥用笔权,众人可共削其名于纸上。

’”

赵秀才继续念道,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充满了期待。

“好!”

老汉先拍手赞同,其他长者也纷纷点头,连平时寡言的王大叔也露出了笑容。

与此同时,徐六娘在共济粮行的外墙设计了一面“活账墙”

竹板嵌入墙壁,每块竹板都可以更换。

每日由不同村民书写本地物价、粮储、用工价目,三人互校无误后加盖指印。

这面墙迅成为周边乡镇交易的参考标准,连王老板进货也以此为准。

某日,李老爷家的家仆欲篡改米价,却被在墙下玩耍的孩童认出笔迹不符。

围观的百姓齐声喝道:“削名!”

那家仆吓得弃笔而逃,连滚带爬地离开了现场。

石头现县衙告示栏近日频繁更换内容,尤以“减免政策”

最为模糊。

他自记录每次修改前后文本差异,整理成《告示变字录》,交予陈皓。

陈皓看完后,命李芊芊将其改编为“官话解谜题”

,印给学堂作练习册。

一题写道:“昨日写‘酌减’,今日改‘暂缓’,请问:减了吗?”

孩子们在学堂里边做题边议论,渐渐明白了文字游戏背后的算计。

家长们教孩子做题时,也在相互交流,渐渐地,大家的愤怒和不满被激出来。

陈皓择吉日亲撰一封《民情通禀》,仿朝廷奏折格式,封面题“非诉冤苦,仅为备参”

内列三大事项:一请核查仓廒历年损耗率,二请公示驻军采买明细,三请准许民间代表列席税议。

他不走驿道投递,而是命百名孩童手抄百份,沿官道两侧田埂插于竹竿之上,远望如林。

巡街差役不敢拔,报上官府,连御史留下的随从都叹道:“这才是真正的‘表民意’。”

夜幕降临,陈皓站在窗前,眼前的灯火似乎在跳动。

他轻声自语:“笔不下鞘,风自执刀。

这场风暴,怕是避不开了。”

他转身回到桌前,拿起那封《民情通禀》,轻轻摩挲着纸面,仿佛在和每一个字对话。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柱子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少爷,府衙有信!”

陈皓心中一凛,放下手中的信件,缓缓走向门边。

屋外的风声中,似乎藏着某种未知的预兆。

陈皓缓缓打开府衙的回函,纸张带着官府特有的淡淡檀香味,映着灯火,那行小字显得格外刺眼:“所陈诸事,已转交监察司备案。”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随即,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巨石,整个起源县沸腾了!

百姓奔走相告,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

监察司,那可是钦差大臣直辖的部门,这代表什么?

代表他们的声音,真的被听到了!

陈皓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

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中那轮孤月,平静地吩咐柱子:“敲钟。”

悠扬的钟声划破夜空,传遍起源县的每一个角落。

千字台前,人头攒动,火把如星,将黑夜照得亮如白昼。

陈皓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一张张充满期待的脸庞,却没有开口说话。

他只是朝柱子点了点头。

柱子心领神会,从台下抬上来一只巨大的陶瓮。

瓮口敞开,里面密密麻麻地插满了各式各样的旧松笔,笔杆上,赫然刻着一个个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