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化整为零聚沙成塔(2 / 4)
练字!”
很快,磨盘被擦拭干净,几个识字的村民用红薯藤烧成的炭条,蘸着水,在磨盘上写下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字。
炭条划过石面的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
“爹,我也要学!”
一个稚嫩的童音响起。
老汉低下头,看着自己年幼的孙子,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好,你也来学!
咱们南塘村的人,不能做睁眼瞎!”
没有纸,没有笔,没有灯,但村民们学习的热情,却像这黑夜中的炭火一样,越烧越旺。
有人在自家的锅底上写字,黑色的锅底,配上白色的炭条,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人更绝,直接在自家老牛的背上练字,惹得老牛哞哞直叫,仿佛也在抗议这突如其来的“重负”
。
“你们看,我这法子怎么样?”
一个孩子兴奋地举着一个粗陶碗跑过来。
只见那碗的内壁上,涂着一层灰白色的东西。
借着微弱的月光,可以勉强辨认出一些模糊的笔画。
“这是什么?”
老汉好奇地问道。
“这是我用灶灰混着猪油做的!
涂在碗里,借着月光,也能看清!”
孩子得意地说道。
老汉接过碗,仔细端详,脸上露出了赞赏的笑容。
“好小子,真聪明!
这下好了,就算没油,咱们也能学认字了!”
一传十,十传百。
短短七日之内,这种“灰碗识字法”
便传遍了周边的十八个村庄。
家家户户都开始用起了这种简陋却实用的方法,在黑夜中学习知识。
一时间,“夜不点灯亦能学”
的风气,在南塘村及周边地区悄然兴起。
陈皓得知此事后
“柱子,你去一趟城里的窑坊,让他们赶制三百副‘灰碗套装’。”
陈皓吩咐道。
“灰碗套装?掌柜的,这是什么?”
柱子一脸疑惑。
“就是粗陶碗配上小铲刀。”
陈皓解释道,“碗上题字:‘碗中有乾坤,灰里藏春秋’。”
柱子听了,顿时明白了陈皓的用意。
“掌柜的,我这就去!”
与此同时,被软禁在宅院中的刘婆子,也听说了外间盛行“灰碗”
的消息。
“哼,想困住我老婆子?没那么容易!”
刘婆子冷笑一声,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地走到床边。
她费力地拆下一块床板,用菜刀将木头削成细小的木屑。
然后,她将木屑放在手心,吐上唾沫,用手搓成细长的条状。
“老婆子我年轻的时候,可是做过绣娘的,这点手艺,还没忘呢!”
刘婆子一边搓着木条,一边自言自语道。
搓好木条后,她将它们放在墙角阴干。
几天后,这些木条变得坚硬起来,成了可以书写的“唾炭笔”
。
刘婆子用“唾炭笔”
蘸着水,在墙上默写着《记事册》中的律例。
写完一条,她便将写满字的木条塞入马桶的夹层中,让负责清理粪便的老汉带出城外焚烧。
老汉心知肚明刘婆子的用意,每次都小心翼翼地将木条带出城外,在偏僻的地方焚烧。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一次,老汉焚烧木条时,一阵风吹过,将未燃尽的灰烬吹到了附近的河边。
几个正在河边洗衣的妇人,现了这些灰烬。
“咦?这是什么?”
一个妇人好奇地问道。
“好像是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