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生而不隶书则立名(1 / 3)
老汉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上前,将自家祖传的砚台捐了出来。
“我家三代不识字,今天,轮到了!”
老汉的声音虽然苍老,却充满了力量。
村民们纷纷响应,将自己家中的笔墨纸砚都捐了出来,堆满了整个高台。
陈皓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希望。
他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要每个人都敢于拿起笔,敢于出自己的声音,那么,这个世界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当夜,陈皓独坐酒馆后院,抬头望去,只见檐下新挂一串纸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夜幕低垂,皓记酒馆后院亮起一串新挂的纸灯笼,暖黄色的光晕晕染开来,驱散了些许凉意。
每盏灯笼内壁上,都用稚嫩的笔迹写着同一句话:“我认得这几个字。”
风儿调皮地吹拂着,灯笼摇曳生姿,字影也随之婆娑起舞,像一个个鲜活的小精灵。
陈皓望着眼前这充满生机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
他缓缓启封最后一坛“清浊辨”
,酒香四溢,令人陶醉。
他斟满两杯,一杯敬自己,一杯却小心翼翼地放在旁边那张空着的木椅上——那是徐瞎子曾经最喜欢的位置。
“您教的字,如今长出了腿,走得比谁都远了……”
陈皓轻声低喃,语气中带着几分缅怀,几分欣慰。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溪流下游传来,打破了夜的宁静。
那是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唱着新编的《松笔谣》:“笔是骨,墨是血,写出名字才算活,莫道穷乡无笔墨,心头一点就是学。”
歌声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如同山间的清泉般悦耳动听。
歌声渐渐远去,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将整个后院都笼罩在一片银色的光辉之中。
一片翠绿的锯齿竹叶,轻盈地漂至陈皓脚边。
他拾起竹叶,仔细端详。
叶面光滑如镜,没有一个字,但边缘却布满了细微的裂痕,仿佛是被利器切割而成。
这些裂痕,弯弯曲曲,纵横交错,在月光下,竟隐隐呈现出文字的笔画……
“掌柜的,你看这叶子……”
是芊芊的声音。
夜幕退去,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溪面上,波光粼粼,如碎金般闪耀。
几个孩童嬉闹着在溪边玩耍,不时出清脆的笑声。
突然,一个眼尖的孩童捡起一片漂浮在水面的锯齿竹叶,好奇地叫了起来:“你们快看,这叶子好像有字!”
其他孩子闻声围了过来,只见那翠绿的竹叶边缘布满了细小的裂痕,弯弯曲曲,纵横交错,的确像是某种文字的笔画。
一个稍大些,认得几个字的女童,凝神辨认了片刻,惊呼道:“这……这好像是‘心火不熄’四个字!”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般,迅传遍了整个村子,最终传到了皓记酒馆。
李芊芊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动,立刻取出一些特制的药水,小心翼翼地浸染了几片类似的竹叶。
片刻之后,奇迹生了。
原本空无一物的叶面上,竟然浮现出极其淡薄的墨迹,仔细辨认,赫然是几行娟秀的字迹。
“是《记事册》!
是昨夜义庄地窖里逃走的那个书生写的!”
李芊芊激动地说道,她一眼就认出了那独特的笔迹。
原来,那书生逃走前,将自己记录的一些事情写在了竹叶上,希望能够传递出去,借着昨夜的雨水,顺着溪流而下。
陈皓接过竹叶,凝视了良久,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他能感受到,那书生在绝望之中,仍然没有放弃希望,仍然想要出自己的声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