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o章 断源头(3 / 3)
那支利箭。
赵九渊死里逃生,抬头望去,只见柳三针手持药弩,站在不远处的树梢上,冷冷地看着他。
柳三针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冷峻。
陈皓站在寒江边,江风吹拂着他的衣衫,出猎猎的声响。
他看着渔户们将一盏盏纸灯笼放入江中,灯笼内,是写满了织娘们诉求的竹简。
每一盏灯笼的底部,都刻着一行小字:此光不灭,此声不息。
灯笼漂浮在江面上,如同点点星光,缓缓向下游飘去。
一夜之间,下游七镇,皆见江面浮火如星。
拾灯者读其文,闻其冤,自组织“观灯会”
,声援南岭织娘。
最远一处,竟达府城郊外,惊动了致仕返乡的前监察御史。
深夜,皓记酒馆二楼,灯火摇曳。
陈皓独自一人坐在窗边,整理着各地传回的响应文书……陈皓的指尖摩挲着来自各地的声援信,纸张粗糙,字迹潦草,却滚烫得像刚出炉的铁。
他仿佛能听到那些素不相识的声音,在黑暗里汇聚成一股洪流,推动着这摇摇欲坠的世道。
忽的,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静谧。
赵九渊湿漉漉地站在门口,头黏在脸上,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
他顾不上喘息,递给陈皓半块烧焦的布片,上面依稀可见“利济商号”
的印记。
背面,残留着几个被火焰吞噬的炭字:“京线已动,断源头。”
陈皓的眼神瞬间凝如寒冰。
京城来的线?
看来,这潭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他将布片在手中捏成一团,缓缓舒展开,又缓缓地放平,仿佛在掂量着背后的分量。
他走到窗边,从书架深处取出一坛尘封已久的“清浊辨”
,那是他酿酒生涯中最得意,也是最特殊的一坛。
它从未开封,只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他的野心与挣扎。
他小心翼翼地将酒坛置于窗台,月光穿透坛身,映出清澈的光影,仿佛一面明镜,照亮了这污浊的世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