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意义可大不一样啊(2 / 3)
道:“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
记住,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更重要的是,要用知识去守护正义。”
夜幕降临,皓记酒馆的后院依旧亮着灯。
村民们还在认真地学习着,稚嫩的笔画,勾勒出对未来的期盼。
在酒馆的前厅,陈皓和小李子相对而坐。
“掌柜的,都安排好了,明天一早就出。”
小李子说道。
陈皓点了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包裹,递给小李子:“这里面是十册《民议台记事册》的副本,你带到十二个邻镇,每到一个地方,就请当地的百姓执笔,写下他们的心声,他们的诉求,他们的愿望。”
小李子接过包裹,有些疑惑地问道:“掌柜的,咱们费这么大力气,让百姓们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要是官府不听,那岂不是白费力气?”
陈皓笑了笑,说道:“傻小子,当然有用。
咱们就是要先让他们听见——听见的人多了,总有一个会说。”
“听见的人多了,总有一个会说……”
小李子喃喃自语着,似乎明白了陈皓的意思。
与此同时,在城郊的一间破旧的茅屋里,赵九渊正在收拾着行囊。
他已经老了,干不动了,准备回老家安度晚年。
临行前,他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本泛黄的巡更簿。
这本巡更簿,他已经用了三十年了,上面记录着每一天的巡更情况,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翻开巡更簿,一页一页地仔细翻阅着,仿佛在回忆着自己的人生。
突然,他停了下来,目光落在其中一页上。
这一页上,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城北角楼,子时换岗,有隙十二息。”
赵九渊看着这张纸条
当年,陈皓就是利用这个漏洞,夜入巡夜司,拿到了那些重要的证据。
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纸条从巡更簿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折叠起来,放进了自己的怀里。
第二天一早,赵九渊离开了县城,踏上了回乡的路。
当他走到皓记酒馆门口时,他停下了脚步,望了一眼酒馆的方向,眼神中带着一丝不舍。
他叹了口气,转身离开了。
在城南的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刘婆子正在整理着自己的衣物。
她被聘为“民诉司任民间证言人”
,今天就要正式上任了。
对于这个新的身份,她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忐忑。
她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要为那些受冤屈的百姓伸张正义。
“刘婆子,准备好了吗?该走了。”
一个衙役在门外喊道。
刘婆子深吸一口气,打开门走了出去。
她来到民诉司,只见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百姓。
他们都是来寻求帮助的。
刘婆子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了下来,开始处理案件。
第一个案件,是一个关于“冒领赈粮”
的纠纷。
一个村民状告另一个村民,说他冒领了本该属于自己的赈粮。
刘婆子仔细询问了双方的情况,现双方各执一词,难以判断谁是谁非。
她沉思片刻,突然问道:“你说他没受灾,那你可在他家灶上闻到米香?可在他孩子脸上看到红润?”
那村民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刘婆子又看向那个被状告的村民,问道:“你家里是不是还有生病的老人?”
那村民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我娘病了很久了,一直没有钱医治。”
刘婆子听了,心中已经有了判断。
她说道:“我相信你没有冒领赈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