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不如百姓一声真(3 / 3)

加入书签

,灯火通明。

陈皓看着堆积如山的换盐记录,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纸条,就是他手中的武器,也是他反击的底气。

“周文远。”

陈皓唤了一声。

“小……小人在。”

周文远战战兢兢地走了过来

“把所有的换盐记录,都装进陶罐里。”

陈皓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夜幕低垂,皓记酒馆后院的灯笼出昏黄的光芒,将陈皓坚毅的侧脸映照得更加分明。

周文远小心翼翼地捧起装满换盐记录的陶罐,每一个罐子都封上了厚厚的蜡,确保水滴不进。

这些陶罐,承载着江南百姓的希望,也承载着陈皓的决心。

“下水的时候小心点,务必藏好。”

陈皓叮嘱道,声音低沉而有力,如同擂鼓一般敲击在周文远的心上。

周文远重重地点头,扛起陶罐,消失在夜色中。

他的身影虽然佝偻,但步伐却异常坚定,仿佛肩上扛着的不是几个陶罐,而是整个江南的未来。

待周文远离开后,陈皓转头看向李芊芊,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官府能烧纸,烧不了千人口舌。”

次日清晨,一封匿名信静静地躺在徐怀恩的案头。

信封上没有任何署名,只有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气。

徐怀恩打开信封,取出一张换盐清单,纸张粗糙,字迹潦草,却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换盐人的姓名和住址。

在清单的末尾,用娟秀的字体批注着一行字:“盐引三百万,不如百姓一声真。”

徐怀恩凝视着这行字,良久不语。

他能感受到这行字背后蕴藏着的力量,那是来自江南百姓的呼声,也是来自陈皓的期盼。

他缓缓拿起笔,蘸饱墨汁,在奏折上写下了斗大的几个字——《江南盐政十弊疏》,然后小心翼翼地封好,命人快马加鞭,直递御前。

与此同时,溪水中,第十片竹叶缓缓飘远,阳光洒在竹叶上,清晰地显现出“青蚨”

二字。

第十一片竹叶静静地躺在溪边的石块上,一个少年正用手中的刻刀,小心翼翼地刻下第一个字:“盐”

徐怀恩上疏三日,京师无音,他放下手中的茶杯,望向窗外,坚定地说道:“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