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4章 那你想去哪里?(2 / 3)
nbsp; 他脸上写满了不可思议,几乎是脱口而出:“你才多大年纪?看什么《资治通鉴》!”
“不会是知道先生在,故意这么说的吧?”
典藏一脸的“我不信”,你李仕山就是在打肿脸充胖子。
李仕山此时已经断定典藏就就是在给自己挖坑,不由了卸了他一眼,道:“不信是吧。”
于是,李仕山面不改色,一边继续手上的泡茶工序,一边如数家珍般说了起来。
“《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停笔,涵盖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历史。”
“全书约三百万字,其中以隋唐部分最为详尽,占全书篇幅百分之四十……”
听着李仕山娓娓道来,甚至连其中著名的篇章和司马光的一些编撰特点都信手拈来,典藏彻底哑火。
他张了张嘴,最后只能悻然地摸了摸鼻子,小声嘀咕:“还真懂啊……”
古长信看着典藏微微一笑,“知道了吧,这就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时,李仕山泡的茶也好了。
红浓明亮的茶汤注入白瓷杯中,色泽诱人。
他恭敬地将第一杯奉给古长信。
古长信接过,细细品了一口,赞道:“香气馥郁,岩韵明显,回甘也好。仕山,果然好手艺。”
典藏在一旁有些委屈地小声嘀咕:“那主要是我的茶好……”
古长信不理会典藏的小情绪,温和的目光落在李仕山身上,问道:“仕山,你怎么会喜欢看《资治通鉴》呢?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它枯燥艰深。”
李仕山如实回答:“这是我的老师苏牧老先生叮嘱的。”
“老师说,‘为人臣者,不可不知通鉴’。”
“这里面不仅有兴衰成败,更有人情世故、权谋平衡,为官处事之道,很多都暗含其中。“”
“我这些年,也是边看边琢磨,受益匪浅。”
古长信闻言,微微颔首,这个苏牧他也听到过不少传闻。
“你的老师是有才学。他能如此教导你,可见是传了你真本事啊。”
听到古长信对老师的评价,李仕山心中五味杂陈。
苏牧的身影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
只是老师为何最终会选择投靠沈家?
老师到底在图谋什么?
茶过一巡,古长信放下茶杯,看似随意地问道:“仕山,你对顾常青怎么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