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谷山三年的变化(1 / 2)

加入书签

我县以“展为第一要务、民生为根本导向、改革为动力引擎”

的工作思路,坚定不移走“产业兴县、旅游活县、民生稳县”

的展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现将2008年度情况汇报如下:

一、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财政自给能力显着提升。

三年来,谷山县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

的总基调,全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

截至2008年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达552亿元,较2005年(37亿元)提高14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4亿元,同比2005年(015亿)提高39倍;财政自给率提升至100,财政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由17亿元降至0,降幅达100,财政结构更加健康合理。

二、产业体系初步构建,产业园区初具规模。

我们以“引企业、建平台、促集聚”

为目标,打造了谷山经济开区,引进企业1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涵盖食品加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

园区年产值突破10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95,带动就业二万余人,成为县域经济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三、旅游经济异军突起,红峡谷与影视城双轮驱动。

依托我县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我们重点打造“红峡谷生态旅游区”

与“谷山影视文化城”

两大文旅项目。

红峡谷景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年接待游客达二百万人次,门票及相关消费收入达2亿元;影视城一期工程于2007年6月正式运营,已承接影视剧组53个,实现营收8亿元,并带动周边餐饮、民宿、交通等配套产业快展。

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随着经济展和民生改善,人口回流趋势明显。

全县人口由2005年的79万人增长至2008年的103万人,增长304。

城镇化率由186提升至325。

我们加快推进新城建设,红峡谷新城初具雏形,配套学校、医院、商业综合体逐步完善,成为人口集聚的新兴区域。

五、民生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医疗明显改善。

我们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民生优先”

原则,累计投入民生资金6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由2005年的11提升至2008年的52。

教育方面,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11所,新增学位3200个,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3。

医疗方面,建成县人民医院新院区,新增床位300张,引进中高级医疗人才48人,县域内就诊率由65提升至95。

此外,旧城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改造老旧小区13个,惠及居民22万人;

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人口由2005年的21万人降至02万人,贫困生率由266降至01;全县农村公路通达率10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着增强。

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干部作风明显转变。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展”

,深入实施“强基工程”

,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12个,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60人,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

同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

报告的最后部分,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李仕山看得尤为仔细,拿起红笔在几处关键表述上做了细微的修改和补充。

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三年的总结,更是他即将前往省里交给项书记的答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