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华强北迷雾(2 / 4)
林默放大公章的图案,试图辨认上面的文字,但图案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到“深圳”“实业”等零星的字眼。他调用图像修复算法,一遍又一遍地处理,但公章上的字迹像是被刻意涂抹过,始终无法清晰呈现。“为什么是陈志远单独签署?”他喃喃自语,“父亲为什么没有签字?”更奇怪的是,从这份协议之后,档案库里就再也没有陈志远的任何记录——社保停缴、户籍迁出、银行账户注销,仿佛这个人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
他切换到税务系统,屏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1987年 11月,远建科技的账户上突然汇入了一笔二百万元的款项,备注是“意外事故赔偿金”。林默的心脏猛地一缩,他算了算,1987年的二百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二十年的工资,可以在深圳买十套一百平米的房子。什么样的意外事故,能赔偿这么多钱?他查看这笔钱的流向,发现半个月后,这笔钱被转到了林建国的个人账户,随后又分成了几笔,分别汇往了不同的地方,最后一笔汇到了一家名为“安华电子”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在 1988年初就注销了。
林默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个雨夜的画面——那是他在养老院第一次接入父亲记忆时看到的场景:狭窄的小巷里,雨水顺着墙根流淌,发出哗哗的声音;父亲和陈志远扭打在一起,两人的衣服都被雨水湿透,脸上沾着泥和血;巷口的路灯闪烁着,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那时他以为那只是父亲的噩梦,但现在看来,那或许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再试一次。”他深吸一口气,从抽屉里拿出神经接驳器。那是一个银色的头环,上面布满了细小的电极,连接着一根纤细的光纤线。他把头发捋到脑后,将头环戴在头上,电极贴在太阳穴和后颈的皮肤上,冰凉的触感让他打了个寒颤。他调整好仪器参数,将记忆接入的时间锁定在 1987年 10月 23日之后,然后按下了启动键。
一阵强烈的眩晕感袭来,林默感觉自己的意识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抓住,猛地拽进了一个黑暗的漩涡。周围的一切都在旋转,实验室的冷光、服务器的嗡鸣、全息屏的蓝光,都渐渐消失在黑暗中。接着,眼前出现了一些模糊的画面,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世界。
他看到了雨夜的街道,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巷口的路灯坏了一盏,只剩下一盏闪烁着,光线昏暗。他听到了脚步声,急促而杂乱,像是有人在奔跑。然后是争吵声,是父亲和陈志远的声音,夹杂着雨水的声音,听不真切。“你为什么要签?”父亲的声音带着愤怒,“那是个陷阱!”“不签怎么办?”陈志远的声音里带着绝望,“我们已经没有钱了!”
画面突然变得清晰了一些。他看到陈志远靠在墙上,双手捂着头,脸上全是雨水和泪水。父亲站在他对面,胸口剧烈起伏,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正是那份风险投资协议。“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陈志远喃喃地说,“那笔钱根本不是投资,是高利贷。”林默的心一沉,他想靠近一些,听听他们还在说什么,但画面突然开始扭曲,变成了无数个马赛克状的数据块,像是被人用锤子打碎的镜子。
他努力集中精神,试图从这些碎片中捕捉有用的信息。一个碎片里,他看到了陈志远的脸,满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