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种植新种子(2 / 4)

加入书签

4;好!李三叔的半亩田作为试验田。"叶明高声道,"我们再找一块相邻的田,同样土质,同样作物,用老法子耕种。秋收时比比产量,看新作物是否'抢地气'。"

这个提议公平合理,连赵通判也无法反对。叶明趁热打铁:"不止西红柿,还有'波斯草'和'醉仙桃',都一起试种。"

"醉仙桃?"人群一阵骚动,"那是什么邪物?"

叶明让人从温室取来几株棉花幼苗。当百姓们听说这种毛茸茸的植物能织出比麻舒适、比绸便宜的面料时,议论声更大了。

"侯爷,这...这白毛真能变成布?"一个织妇大胆地摸了摸棉花叶子。

"不仅能变布,还能做冬衣填充,保暖又轻便。"叶明解释道,"比芦花强十倍。"

试验就此定下:李三叔的半亩田分成四块,分别种植西红柿、菠菜、棉花和传统作物作为对照。叶明还特意请来西域商人阿迪勒,现场讲解这些作物在原产地的种植方法。

"金苹果喜阳怕涝...波斯草耐寒...醉仙桃要勤除草..."阿迪勒操着生硬的汉语,配合手势比划。老农们虽然听不懂全部,但看在侯爷面子上,都认真记着。

接下来的日子,叶明几乎每天都会去试验田查看。李三叔起初战战兢兢,生怕这些"胡人花草"死在自己手里。但很快,老农的好奇心战胜了恐惧。

他按照叶明教的方法,给西红柿搭架子,为菠菜地松土,替棉花苗除草...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

"侯爷,这金...西红柿长得可真快!"一天清晨,李三叔兴奋地报告,"才半个月,又高了一截!"

叶明检查后也很满意。更让他欣慰的是,附近田地的农民开始常来"参观",有的甚至主动询问种植技巧。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用事实说话,让百姓自己看到好处。

然而反对声并未消失。赵通判时不时就带人来挑刺,不是说叶子有病斑,就是指责招来了新害虫。最严重的一次,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趁夜破坏了部分棉苗,气得李三叔蹲在地头直掉眼泪。

叶明闻讯后,立即做了三件事:第一,派衙役日夜看守试验田;第二,宣布重金悬赏破坏者;第三,在田边立了块牌子,详细记录每天的生长情况,任人查看。

"侯爷,您写的这些'株高'、'叶展'什么的,老百姓看不懂啊。"阿英小声提醒。

"所以要教。"叶明坚定地说,"从今天起,你每天来帮李三叔记录,顺便给围观的人讲解。"

这个决定意外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阿英活泼伶俐,又跟着叶明学过些算术,很快就把枯燥的数据变成了生动的"故事":"...这株西红柿三天长了一指高,比它旁边的那株快,因为李三叔多施了一次肥..."

百姓们听得入迷,渐渐开始讨论哪种施肥方法更好,哪种除虫技巧更有效。试验田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