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守夜(2 / 4)

加入书签

着信任与依赖。屋内,母亲忙碌的身影渐渐放缓,最终坐到了米利坨夫的身旁,两人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彼此的心已经紧紧相连。在这样一个平凡而又特殊的夜晚,米利坨夫体会到了家的真谛,那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纽带,是无论风雨,都能给予他力量的存在。

在这个小村庄里,传统的纽带将人们紧密相连,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伸出援手,尤其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这种情谊显得更为浓厚。丧葬之事不仅是对逝者最后的尊重,也是村民们集体情感的宣泄。他们有着一种古老而庄重的习俗——守夜,每当村中有老人离世,每户人家便会派出一名代表,聚集在逝者家中,共同度过这漫长的夜晚,以此缅怀逝者,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沉思。

在温暖的屋子里稍作停留,米利坨夫向母亲简短告别,他感受到了一种使命的召唤,那是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夜色如墨,星光点点,他踏着积雪,一步步向着绍伊谷家的方向走去。寒风虽然刺骨,但内心却因为即将参与这场庄严仪式而感到莫名的平静。

一进门,就被眼前的场景深深吸引。父亲正和其他村民围坐在灵堂前,他们的面容肃穆,眼神中流露出对逝者的哀思。中间摆放的是一个看似普通的破糖瓷盆,但它此刻扮演着火炉的角色,里面燃烧着的是通红的老树根,散发出阵阵温暖,也映照出每个人脸上的光影交错。米利坨夫的目光越过众人,投向身后的灵堂,那里是他未曾涉足的神秘之地。

灵堂前挂着一张素色的帘子,它像是守护着逝者最后的尊严,不让外人轻易窥探。帘子前的小方桌上,两支白蜡烛静静地燃烧着,烛光摇曳,映衬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蜡烛旁边,一根木棍上系着银魂符,那上面刻着的符文曲曲折折,充满了古老文化的韵味,它们诉说着关于灵魂归宿的古老传说,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

米利坨夫缓缓走近,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对逝者的尊敬。他与父亲交换了一个眼神,无需多言,彼此之间的情感已经通过眼神传递。随后,他找了个位置坐下,加入了这场静默的守夜仪式。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火炉的温暖、烛光的温柔、以及那银魂符的神秘,都在无声地讲述着生命的轮回和时间的流逝。

随着夜的深入,米利坨夫开始聆听村民们讲述的往事,那些关于绍伊谷老人的故事,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则让人泪湿衣襟。这些回忆,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成了逝者一生的缩影,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

米利坨夫和认识的长辈同辈们一一打了声招呼后,便让父亲回家休息去了。他知道,守夜虽是一种传统,但也是一件极其耗人精力的事情,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哀思的夜晚。大家就那么围坐在一起,聊着天,用话语填满这寂静的夜空,试图驱散心中的悲凉。米利坨夫白天赶路已久,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在这温暖的火盆旁坐下不久,便感到一阵阵困意如潮水般涌来。在烛光摇曳和村民们的低语中,他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然而,就在夜深人静之时,一阵突如其来的冷风猛然吹过,将米利坨夫从梦中唤醒。他睁开双眼,只见灵堂的门敞开着,之前的热闹已荡然无存,围坐的人群不知何时已经散去。只有火盆里的木炭无力地燃烧着,发出微弱的光芒,仿佛也在诉说着夜的寂寞。米利坨夫站起身,伸了个懒腰,正准备踏上归途,结束这漫长的一夜。

就在这时,一只枯瘦的手从旁边的阴影中悄然伸出,打破了夜的寂静。米利坨夫本能地后退一步,睡意瞬间消散得无影无踪。那只手稳稳地拿起一些劈好的木头,轻轻地放入火盆之中,顿时,火光变得更加明亮,照亮了整个灵堂,也驱散了四周的阴暗。从阴影中缓缓露出一张苍老的脸庞,是一位老人,他穿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