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治本治标(1 / 4)

加入书签

    第906章治本治标

    纵观大宋历史,赵孝骞下旨处斩陈州官员及商贾地主计八十多人的举动,其实是非常罕见且震撼的。

    这种震撼足以令天下人惊骇敬畏。

    大宋立国以来,从来没有一次性杀过这麽多人。

    向来重视文官士大夫的大宋,从立国开始的发展和治国,本身就是一种畸形状态,重文轻武,

    刑不上士大夫,以孝治天下等等,都是走了弯路。

    不可否认,因为重文轻武的政策,大宋立国百年来,在文化上的发展和进步,确实足以在华夏数千年文明中闪耀,这期间也出过许多名耀千古的诗人,词人,文章大家,诸如欧阳修,苏轼,张载等。

    可是站在皇帝的角度,这种重文轻武的政策明显是弊大于利的。

    赵孝骞是务实主义者,他希望看到的大宋,不是文章诗词多麽经典,不是出了多少伟大的诗人词人大家。

    他要的很简单,把国家的威风打出去,将士们开疆拓土,百姓们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

    这些,远远比出一万个诗人词人强太多了。

    毕竟诗词文章当不了饭吃,百姓饿肚子的时候,不是念几篇诗词文章就能饱的。

    赵孝骞要建立新秩序,就从处斩这八十馀人开始。

    他要用这种残酷的方式告诉天下的官员商贾和地主,皇权已不再容忍朝野官商地主勾结,不允许以权力勾兑利益。

    文官被皇权惯坏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从此以后,「刑不上士大夫」已不再是文官们的保命符,它已失效了。

    福宁殿内,章,蔡下,苏辙等人恭敬地坐在赵孝骞面前,几位宰相今日的表情明显多几分敬畏和慎重。

    处斩那八十多人后,政事堂的宰相们大约已了解赵孝骞的性格和意志了。

    以后别拿什麽「善待文官」之类的屁话给官家洗脑,官家根本不吃这一套。

    他要的是稳定完善的国家制度,一丝不苟的大宋律法。

    无论是谁犯了事,依法严办,没有任何法外开恩的理由。

    坐在宰相们面前,赵孝骞的表情依然笑容满面,前几日朝会上君臣的博弈较量,他仿佛完全忘记了,此时此刻仍是一派君圣臣贤,融洽益彰的画面。

    「诸公,议事之前,朕先说一件事——」

    赵孝骞顿了顿,缓缓道:「政事堂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武安军节度副使蒋长青,即日罢官免职,逐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