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大只佬帝皇坐在黄金马桶上(2 / 3)
任务:大量印刷一批揭露此事内幕的小册子。
册子里详细记载了这群“西洋使团”
是如何被组织、如何伪装、如何骗过朝廷,最终从乾隆那里骗到巨额赏赐的全过程。
按照乾隆的性格,西洋万国来朝这种盛事,必定会昭告天下,大书特书。
等到这件事被宣传得人尽皆知,沸沸扬扬之时,天地会和白莲教就会将这些小册子大规模散,并公然宣称:“此事,乃我两教所为!”
因为这事瞒不住。
那么多西洋人,抓到一个就会全盘托出。
就算没抓到,乾隆也肯定会把屎盆子扣到反清势力头上,不如主动承认,还能掌握话语权。
还可以打击清廷威望,扬自身之名。
“看啊!
满清皇帝被我们耍得团团转,被西洋骗子骗走了那么多银子!”
反正丢的是他爱新觉罗家的脸,与我汉人何干?
这不仅沉重打击了清廷的威信,还能极大地提升天地会和白莲教在民间的声望和影响力,可谓一箭双雕。
~~~~
一场“万国来朝”
的惊天骗局,正向着紫禁城缓缓逼近。
而它的策划者们,已经准备好了在最高潮时,亲手引爆它。
然而,受害者仍被蒙在鼓里,对此浑然不觉。
乾隆皇帝正喜滋滋地接收着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呈报上来的祥瑞,顺便与礼部官员们一头扎进禅让大典的繁琐礼仪研究中。
然而,因为在天幕评论区看来的“三十三两白银”
论调,他气得吹胡子瞪眼,恨不得把奏折都摔了。
这“三十三两白银”
的论调,源自某个后世之人在评论区骂大清骂上了头。
“满清时期,一个家庭一年至少需要三十六两银子才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满清通过精准操控,让百姓最多只能挣到三十三两,生生造出三两银子的缺口,以此实现经济上的奴役,让百姓永无翻身之日。”
乾隆当时看到就炸了!
经济奴役,朕承认,历朝历代都在干!
通过调控赋税、物价这些手段,间接影响百姓的收入和支出,把黎民百姓牢牢拴在土地上,这本就是帝王心术,是维持统治的必要手段。
但他说我大清能精准控制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两银子,让全天下百姓都卡在“三十三两”
这个线上?
我大清要真有这通天彻地、细致入微的掌控力,特么的还能亡了国?!
清朝想要做到这种地步,只有将皇宫修在喜马拉雅山上,皇帝都是黄金大只佬,皇帝也不叫皇帝,叫帝皇,坐的也不是龙椅,而是黄金马桶,大概这样或许才能办到。
平心而论,这套理论的核心,即“统治者通过经济手段间接控制百姓”
,大体上是没错的,清朝也确实在这么干。
严格来说,华夏大地上的统治者们,从两千多年前就开始玩这套了,一路延续到他乾隆朝,甚至后世。
乾隆气的,压根不是这个统治术被人戳穿。
那个胡扯的后人,自称是他乾隆的子孙,改姓了“金”
。
但乾隆气的不是后人改姓,也不是气后代骂自己。
通过骂祖宗来博取眼球,换取某种官方谅解,或者干脆就是为了赚取流量当个网红挣钱,乾隆表示理解,甚至还有点欣赏。
他私下里都设想过,要是自己活在后世,保准从努尔哈赤开始骂到末代皇帝,怎么激进怎么来,怎么吸引眼球怎么干。
别的不说,靠这个混成个大网红,绝对没问题。
所以,他真正气的,是那个后人实在太蠢!
这种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是胡诌的“三十三两精准奴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