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始皇鼓励百姓寻根(2 / 3)
p>甭管别人听没听过,反正我就住这儿!
但唯独不能说“我是燕国人”
或“燕地人”
。
当然,这种禁令就算放到明朝锦衣卫、清朝血滴子眼皮底下,也未必能完全贯彻。
即便只要使用通讯设备就能被记录被追踪的现代,也做不到同时监视所有人。
更别提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的秦朝了。
所以这条律令,差不多就跟现代查骑电瓶车戴不戴头盔一个性质。
平时懒得较真的时候,你从交警队门口漂移过去都没人管。
可一旦上头严抓,刚出小区门就能看见警察叔叔微笑着向你招手。
真要较起真来,全天下十有七八都是“罪民”
。
所以这条禁令,基本处于“薛定谔”
的状态。
你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时刻管用,全看朝廷想不想找你茬。
也正因如此,在统一了国籍和族籍之后,始皇大手一挥,干脆把这条鸡肋禁令给废了。
别说自称“燕地人”
、“齐地人”
了,就算你想说自己是“蓟人”
、“杞人”
。
哪怕这个国家已经亡了四五百年,只要你开心,都随你便。
非但如此,始皇还热情洋溢地鼓励百姓寻根。
他甚至让史官们把各国史书翻了个底朝天,又召集各国老史官。
要求他们按周朝分封时的疆域,仔细考据每一片土地最初属于哪个诸侯国。
然后广而告之,务必让各地百姓都晓得自个儿的“根”
在哪儿。
一旁的史官们听得嘴角直抽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就是想分化各地民众,防止他们团结一心么?
说得这么冠冕堂皇!
也没见您在秦地上搞这套啊!
其实,这回真是史官错怪始皇了。
他在秦地,也照样搞!
除了核心的三秦之地,即便是那些被大秦统治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地区,始皇也鼓励当地百姓寻根。
比如川蜀,始皇就说:你们可以自称蜀人,也可以巴人,靠近汉水的那一块,算苴人也行。
又比如楚国,原本只是个小小的子爵国。
除了周成王当年封给他们的那点地盘,其他土地,始皇都要求史官务必追根溯源,找到对应的最早封国。
绝不能让百姓忘了根在哪儿!
这一招,还顺带转移了不少矛盾。
就拿曾经的燕国都城蓟县来说吧。
现在那儿的老百姓,有的自称“燕人”
,有的却偏说自己是“蓟人”
。
因为蓟城这块地,最早是“蓟国”
的,国君是尧帝的后代,姓祁。
这下可热闹了,起初只是嘴炮。
燕人鼻孔朝天,嘲笑蓟人:“燕国可是正儿八经的姬姓封国,始祖是帝喾。”
“蓟国不过是祁姓,始祖是帝尧。”
“按辈分,你们该给我们行父礼!”
蓟人也不甘示弱:“照你这么论就没意思了,要比就比建国早晚!”
“蓟国在商朝就立国了,那时候姬姓祖宗还在给商王当打手,满世界抓羌人呢!”
蓟人反过来要求燕人行臣礼,“像你们祖宗一样,给我们打猎去!”
文斗,历来是分不出高下的。
就好比李太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
跟某位现代诗人浅浅写的“我们一起去尿尿。
你,尿了一条线。
我,尿了一个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