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朱棣 哭戏不会演不知道常备胡葱吗(2 / 3)

加入书签

“歪理?”

朱元璋眼睛一瞪,“妹子,这叫洞悉人性。”

“但凡有点脑子,都得往这上头想,这可不是咱瞎琢磨。”

“哦?人性?”

马皇后捕捉到关键词,凤目微挑,反将一军,“那你也认同《竹书纪年》里写的那套了?”

朱元璋想也没想,断然否认:“那不能!”

“《竹书纪年》,是春秋战国法家之徒,为了兜售他们那套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治国的私货,故意编造出来污蔑上古圣王的。”

《竹书纪年》,自西晋出土以来,历代高层皆知其中颠覆性内容。

历代推测,其成书年代正值诸子百家争鸣之时,与《论语》等典籍为同一时期,甚至更早。

虽然早,但它只能是假的,也必须是假的。

它是人性论的信徒,炮制的寓言故事。

诸子百家为了阐述自家理念,这样的事没少干。

如同宋国人在诸子寓言中总扮演蠢角一样。

历史,终归要服务于当世的政治伦理根基。

尧舜禹的禅让,必须是和平、道德、高尚、光辉的典范。

然而,一旁侍立的年轻燕王朱棣,却小声嘀咕了一句:“可孩儿觉着,《竹书纪年》说的好像更在理啊……”

朱元璋闻声,并未动怒,只淡淡瞥了儿子一眼:“哦?说说看,为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棣见老爹没火,胆子稍壮,侃侃而谈:“儿臣以为,它更合人性!”

“就说舜帝,他爹、后妈、弟弟三番五次想弄死他,他非但不记恨,还以德报怨?除非舜是个傻子!”

“当然,也可以说他像魏晋名士一样,是为了邀名,但这解释太牵强。”

“再看舜登基后,先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自己躲到南河之南,结果呢?”

“诸侯朝觐、百姓诉讼,全跑去找舜,没人搭理丹朱。”

“熬了两年,舜才勉为其难地说:此天意也,回来正式登基。”

“这哪是谦让?分明是学赵高指鹿为马,在试探天下诸侯到底听谁的,是在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套!”

朱棣越说越觉得有理:“若硬要说上古之人品德特别高尚,所以如此……也行,可这不合理啊。”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咱们现在比上古富足多了吧?还有后世,更为富足,怎么反而还不如上古了?”

“所以真相只能是血腥政变。”

“舜就是篡了位,但不确定诸侯服不服,才把丹朱当个牌位供着。”

“两年试探期一过,现都服了,就一脚踹开丹朱,自己坐稳江山。”

朱元璋耐心听完,点了点头。

朱棣心头一喜,等着夸奖。

谁知,老朱话锋陡转,语气平静得可怕:“既然老四你如此认同《竹书纪年》的人性论,那咱也用这套人性论,来推演推演你那靖难之役如何?”

朱棣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

“这靖难四年就成功了?不合常理嘛!”

朱元璋手指虚点朱棣,慢悠悠的说道:“依人性推之,该有二十多年才对。”

“你,朱老四,先是暗中弄死你大侄儿,接着设计害死你大哥,再下毒手做掉你二哥、三哥。”

“然后,你把三个心机深沉的间谍捧到朱允炆身边,获取他的信任。”

“这三人便撺掇你那傻侄子,搞削藩、行苛政,弄得天怒人怨。”

“而你呢……被逼无奈,万不得已,这才奉天靖难,最后顺应天命,得了这天下。”

“老四,你说,咱这人性推演,可还合情合理?”

朱棣吓得魂飞魄散,“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