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先生 你们说北京这也不能拆那也不能拆那就不拆了(4 / 4)

加入书签

十名晒得黝黑的宗室,跟着口令,装弹然后举起手中的火铳,扣动扳机。

一阵砰砰的声响过后,靶子处的士兵检查过后,打起旗号。

“两百米,全部上靶。”

戴苍挥挥手,又有数人扛着大肥猪,捆在两百米的木杆上。

“装弹!”

“射!”

崇祯连忙跑去肥猪的位置,看着从弹孔中不断涌出的猪血,仰天大笑。

“天佑大明!

天佑华夏!”

“爱卿,火铳可有名字?”

不等戴苍回答,崇祯便拉着他的手,“便定名戴苍一式火铳。”

“大伴,快让人把酒食带来,朕要与诸位功臣同饮。”

“爱卿,今日你我抵足而眠,你给朕好好讲一讲这火枪火炮。”

戴苍来不及拒绝,就被崇祯拉着坐在地上,一脸茫然。

额,这抵足而眠,他正经吗?

清朝,光绪年间。

“天幕,你可以消失吗?”

天幕没有回应,慈禧苦笑一声。

大清,完了。

蛰伏计划的前提,是胜利者允许失败者活下来。

但天幕继续播放下去,满城恐怕会被屠个干干净净吧?

或许会有些平民和些许宗室成员能活下来,毕竟不论是谁赢得胜利,也要做一下表面仁义。

但肯定是严密监视,等人们都忘记这件事的时候,他们也就到了该消失的时候了。

火红的年代。

根据天幕的提示,科技委员会有所收获。

先生在会议上提出,北京已经不适合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了。

但迁都,暂时是不可能的。

无他,穷。

以及因为天幕的原因,和北方邻居的关系不仅有所缓和,甚至更进一步,称得上亲密无间。

因为华夏如实的告诉了大林子,他们将来裂开了。

一方需要基础工业,一方需要得知未来之事。

双方一拍即合,农产品加未来消息的方式换取工业援助。

他们半卖半送,华夏也是半卖半送。

先生召开会议,计划以通州为中心,建立工业园区。

逐步将领导机关往工业园区转移。

将来,通州就是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有人反对,先生说:“待在遗老遗少中间和待在工人中间,哪个更符合我们?”

“不是有人说这北京城是几百年的建筑,是华夏文化集大成者吗?这也不能拆,那也不能拆,索性就不拆了。”

“以后的北京城,就当个旅游景点吧。”

“旅游城市也很好的嘞,小娃娃们一个节假日就能贡献几十亿的收入。”

当然,总不能国都到处烟囱。

所以,未来通州会慢慢将技术含量低的工厂向全国转移。

通州主要负责研究高科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