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送王子和亲(2 / 4)
紧密团结,互帮互助抵御邪恶势力,最终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
但近日一则片段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情节为大朝会之时,大丰女帝向使臣说道:
“可汗长女已到了婚龄,朕允准可召选大丰王子与朔丹公子和亲。”
此时,一个大臣站出来劝阻:“自古以来,还从未有王子和亲的先例,若我朝以堂堂男儿和亲,必会沦为笑柄。”
女帝冷哼一声:“笑柄?”
“文成公主远赴外邦,以一己之身保两地和平多年,此等功绩,你们谁能相比?”
“从无先例?朕早就听倦了!”
“朕能坐上此位,便是先例!”
“朝堂女官,便是先例!”
“让王子和亲,亦可是先例!”
】
北宋,汴梁。
“这有什么不对吗?”
“打个比方,相当于你有个儿子,还是独子,把他送去做上门女婿。”
“啊?”
“那我死后,我的财产不都成亲家的了?”
平民在类比,士子们在吐槽。
“还架空,不就是武则天的武周。”
“文成公主都出来了,肯定是武周啊。”
“后人弄这剧情是喜欢武则天,还是讨厌武则天呢?”
“后人推崇男女平等,应该是想夸她吧?”
“这也叫夸?”
“这得脑子多……”
士子一拍脑门,想起后人的形容词:“得多弱智,才能想出这种剧情。”
烧饼摊。
老者看见天幕里的对话,一口烧饼梗在喉咙,小伙连忙递上一碗水。
“咳……咳……”
“哈哈,哈哈。”
“老人家,您又笑什么?”
“我笑那司马君实的《资治通鉴》都编不出如此离谱的剧情。”
众所周知,宋黑唐是传统,最开始只是抨击藩镇政策。
到后来,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成了最大受害者。
很多事例,《旧唐书》没有,北宋修《新唐书》的时候就突然有了。
而到了南宋,随着某种观念的流行,新旧唐书都未曾记载的事例,又突然迸出来。
老者笑的不是司马光,笑的是这大宋。
矫枉过正,修史书修的模样,就像这后人瞎编的剧情一样,一眼就被人看穿。
不过这些史官还略微有点节操、稍显聪明,没有编出如此离谱的剧情。
武周时期。
当事人看到此段剧情,更是扶额苦笑。
武皇用手指点了点太阳穴,对身旁人询问道:“婉儿,你说后人是不是脑子……”
上官婉儿捂嘴偷笑,解释道:“后人许是好心办了坏事。”
“当年,突厥求婚,先想嫁显儿,又想嫁旦儿,朕最后只是将本家侄孙嫁了过去。”
“为此,其写了檄文,列举了朕的五大罪状,起兵伐我。”
“临淄王,若是朕送李家儿郎去,可会有这场祸事?”
李旦轻轻扯了扯李隆基的衣袖,让他悠着点,别再像昨日一样,什么大实话都往外面说。
天威难测,昨日实言,陛下欢喜,并不代表今日实言,陛下也会欢喜。
但李隆基起身,躬身行礼,出口便吓得老父亲心惊胆颤。
“陛下,只怕祸事更大。”
武则天饶有兴致的问道:“为何?”
“若送李家儿郎前去,突厥手握大义名分,只怕会南下擒龙,改周为唐!”
“儿臣有罪。”
李旦连忙起身,拉着李隆基一起跪下请罪。
看着李旦哆哆嗦嗦的模样,武则天叹息一声问道:“一个胆大,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