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8风澈的迷雾探险笔记·热泉之契(3 / 9)

加入书签

大小,背部有一层坚硬的外壳,正钻进裂缝中,似乎在吸食从地下渗出的液体。苏野用镊子捕捉了一只,放在透明的容器里观察:“这种昆虫可能以热泉中的矿物质为食,它们的身体温度可能比周围环境高,或许能为火绒菌提供适宜的温度环境。”

    风澈立刻掏出画册,快速勾勒出这片热泉区域的景象:淡红色的嗜热植物,冒着热气的土壤裂缝,还有容器里的棕红色昆虫,旁边标注“热泉区:土壤温度34-38℃,有嗜热植物和未知昆虫”。苏野则采集了土壤样本和嗜热植物的叶片,两人带着这些样本,匆匆返回了种植区。

    回到实验室后,王玲立刻对热泉区的土壤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土壤中的硫化物含量较高,微生物活性也比其他区域强得多,最关键的是,这里的温度完全满足火绒菌的生长需求。林霜则拿着缠根霉的样本,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我们发现缠根霉的菌丝在温度超过30℃时,生长速度会明显减慢,而且它无法在硫化物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存活!”

    “这简直是天助我们!”赵研究员拍了下手,“苏野,你负责培育火绒菌的菌种,我们带来的种子库里有火绒菌的孢子,你可以用热泉区的土壤作为培养基;风澈,你和林霜一起去热泉区,采集那种棕红色的昆虫,研究它们是否能与火绒菌形成共生关系;王玲,你继续研究火绒菌分泌的抑菌物质,看看如何能最大化它的效果。”

    接下来的两天,苏野在新的实验室里培育火绒菌。他将火绒菌的孢子接种到热泉区的土壤中,然后将培养皿放在温度控制仪上,保持35℃的恒温。让人惊喜的是,仅仅过了24小时,培养皿中就长出了白色的菌丝,这些菌丝比在火山星时生长得更快,颜色也更鲜亮。

    风澈和林霜则再次前往热泉区,这次他们带了更多的容器,采集了几十只棕红色的昆虫。回到实验室后,他们将这些昆虫放在装有火绒菌菌丝的培养箱里,观察它们的反应。起初,这些昆虫只是在培养箱里爬来爬去,但过了几个小时,它们开始用口器吸食火绒菌的菌丝分泌物,而火绒菌的菌丝则开始缓慢地缠绕在它们的腿部和背部。

    “它们在相互适应!”林霜兴奋地说,“昆虫吸食火绒菌的分泌物,而火绒菌的菌丝附着在昆虫身上,可以借助昆虫的移动扩散到更远的地方,而且昆虫的身体温度比环境温度高2-3℃,能为火绒菌提供更适宜的生长温度!”风澈立刻在画册上补充:棕红色昆虫的身体上缠绕着白色的火绒菌菌丝,旁边标注“热泉虫:与火绒菌共生,提供温度与移动载体,吸食菌丝分泌物”。

    三天后,火绒菌的培育终于取得了成功。苏野将培养好的火绒菌菌丝与热泉区的土壤混合,制成了一种特殊的“菌剂”。他们将这种菌剂喷洒在受缠根霉感染的种植区边缘,然后将采集到的热泉虫放在菌剂附近。

    奇迹很快发生了。热泉虫带着火绒菌的菌丝,开始在种植区里爬行,它们的足迹所到之处,火绒菌的菌丝迅速生长,那些原本缠绕在雾沼麦根部的缠根霉,在接触到火绒菌的菌丝后,竟然开始慢慢萎缩、变黑。王玲用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喷洒菌剂的区域,缠根霉的活性在24小时内下降了80%,而雾沼麦的根系则重新开始生长,枯黄的叶片也渐渐恢复了翠绿。

    “成功了!”苏野激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