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除害(4 / 5)

加入书签

李教授。

这消息一传开,整个石圪节公社都轰动了。

要知道,在8o年代初的黄土高原,农民们耕种全凭祖辈传下来的老经验,什么时候见过真正的农业专家?

公社大院里临时摆起了讲台,王教授用带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耐心地给村民们讲解着:

“老乡们,你们说的“麦子黄锈病”

,其实是一种真菌病害。

光靠拜神求鱼可治不好,得用科学的方法……”

他拿出带来的标本和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着各种病虫害的特征和防治方法。

起初,村民们还听得云里雾里,但当王教授说道“一亩地只要花几毛钱买农药,就能保住几百斤粮食”

时,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教授,您说的是真的?几毛钱就能治住黄锈病?”

“那玩意儿真管用?不是骗人的吧?”

王教授微笑着拿出几包样品,然后对大家说道:

“我已经跟公社沟通过了,公社已经同意,先免费给大家试用,谁家麦子有病的,现在就可以登记领取!”

这下可热闹了,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问个不停。

王教授一一解答,还亲自到田间地头查看病情。

与此同时,李教授则在田海民的鱼塘边忙活。

他仔细的看了看鱼塘的环境,对田海民说道:

“你这鱼塘选址不错,看来是提前做过功课的。

东拉河的水质很好,不过要注意定期消毒,我教你一个省钱的办法,用生石灰就行。”

李教授不仅指导田海民如何科学投放鱼苗,如何调配饲料,还教他观察水质变化的方法。

最让田海民惊喜的是,李教授还给他带来了几本水产养殖的书籍和图纸。

“这些都是省里最新的养殖技术,你好好学习,以后不光能养鱼,还能养虾养蟹呢!”

李教授鼓励道。

这一周的科普活动,让石圪节公社的农民们大开眼界。

那些原本对科学种田将信将疑的老庄稼把式,在亲眼见到农药的神奇效果后,也都心服口服。

双水村的田五,这个平日里最爱编“链子嘴”

的老汉,这回也编了一段新词:

“科学技术真是好,病虫害见了跑不了!

再不信那刘麻子,要信就信王教授!”

这段顺口溜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气的刘玉升好几天都没敢出门。

这次的活动最受益的当属田海民,在李教授的耐心指导下,他对养鱼充满了信心,银花更是高兴的合不拢嘴,连说话都比以前有底气了:

“有省里的专家指导,咱们这鱼塘肯定能成!

看谁还敢说三道四!”

叶晨看着这一切,心里很是欣慰。

他深知要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光靠惩治一两个神棍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科学知识真正在农民心中扎根。

临走时,两位农科院的教授还和石圪节公社签订了长期帮扶协议,答应以后定期来指导。

这个消息让整个石圪节公社的农民都看到了希望,往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确实,经过这一连串的事情,贺家在双水村的地位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如果说以前,从山西迁来的贺家在这个陕北村庄里总像是隔着一层,虽然同在一个村里生活,但始终带着些许“外来户“的疏离感。

那么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村里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次能请来省里的专家,能让刘玉升那个神棍现出原形,能让田海民的鱼塘顺利办下去,全靠贺家那个有本事的小女婿叶晨。

农村人或许有时候眼界不够开阔,或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