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复苏的新年(2 / 5)
知道几支秧歌队碰面,在礼节上,比国家元互访还要讲究呢,谁先进场?谁先开嗓?彩门怎么打?九曲怎么转?稍有不周就可能引村与村之间的“战争”
。
此时老人们就好像联邦大法官似的,严肃的仲裁着各项“规定”
。
庙坪的枣林前,金俊山带着一帮后生正在栽灯。
高粱杆扎成的灯架排成了长龙,每个灯座上放着萝卜挖成的灯碗,倒上麻油后能烧一整夜。
金俊武细心检查着每一盏灯,田夫高和金光亮则忙着在灯阵间牵红绳,这转九曲的路线可错不得走错了,那是要闹大笑话的!
最热闹的还要数金家湾的小学院子里,大秧歌队正在这里排练,全村的好把式都聚集在此处。
婆姨,女子们穿着粉袄绿裤,彩带缠腰,手执双扇;老汉后生们一身黑衣蓝裤,白羊肚毛巾包头。
随着锣鼓点,满院子彩绸翻飞,脚步生风。
伞头田五爷声音洪亮,出口成章: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糊着灯笼挂门前,风吹灯笼突噜噜转,我和三妹子过新年……”
这位老伞头五十年代曾代表原西县去到黄原地区参加汇演,此刻,他正把毕生绝学传授给年轻的后生们。
教室里面则是另外一番景象,金成和姚淑芳正在对戏,润生和银花排练《夫妻识字》,海民则带着田平娃演练《挖洋芋》。
最引人注目的是兰香和金秀这对姐妹花,两人穿着改小的戏服,正在排练《兄妹开荒》。
从黄原赶回来的金波更是忙的不可开交,他既要指挥“五音”
班子,又要教金富、金强这两个夯货拉二胡。
孙玉亭和金光辉吹管子,金光明拉板胡,悠扬的乐声透过窗户纸,飘荡在双水村的上空。
枣林外的空场上,早有外村的秧歌队前来探营。
罐子村的伞头隔着坡就唱起了挑战的歌谣:
“双水村的秧歌扭的欢,比不上罐子村的船公号子震破天!”
作为双水村的伞头,田五爷自然是不甘示弱,立刻应战道:
“罐子村的号子虽然响,比不上双水村的九曲黄河灯明亮!”
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引得围观的群众阵阵喝彩。
腊月二十的清晨,双水村还笼罩在薄雾中。
叶晨和贺秀莲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走进了村口,远远就看见田家圪崂那棵老槐树上挂满了红绸子,像一团燃烧的火炬。
贺秀莲忍不住“呀”
了一声,树杈上竟然蹲着几个后生,他们正在往最高处挂灯笼,因为寒冷冻得通红的脸上呵出团团白气。
“比咱柳林镇上的社火还热闹哩!”
贺秀莲的睫毛上结着霜花,笑着眼角的痣都跟着漾了起来。
她娘家晋西的,秧歌讲究含蓄,哪里见过这般阵仗?只见打鼓场上3o多个汉子,光着膀子擂鼓,古铜色的背脊在晨光中油亮亮的,鼓槌落处震得树梢的积雪簌簌往下掉。
叶晨看的眼眶热,面前这场景让他想起了现实,世界里老家东北的秧歌队,虽然浪跷和踢场子不同,但是那锣鼓点敲在心坎上的颤动是一样的。
他下意识跟着《将军令》的节奏跺脚,翻毛皮鞋在雪地里踏出深深的印子。
“叶老师也会扭秧歌?”
金俊武拉着板车经过,车上的高粱秆堆的跟小山似的,这个平日里表情严肃的汉子,见到叶晨嘴角竟咧到了耳后根。
“略懂一二。”
叶晨对双水村这个少有的清醒人印象非常不错,帮他扶正了歪斜的,秆子,顺手抽了根在手里转了个花,然后笑着说道:
“我在贺家湾插队的时候,我们队里有个东北的知青,我闲来无事,跟他偷着学会了扭秧歌,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