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明(4 / 4)
范老因为对案子走火入魔,哪怕是退休了,也要坚持出去走街串巷的找凶手,他妻子跟他急了,直接把这一摞资料给撕成了两半,两人因此闹得离了婚。
看着手里这份珍贵的案情分析,专案组所有人心里都有些酸涩,要知道一个人这辈子能有几个二十年啊,范老无愧于他曾经的荣誉,如果不是这个案子,他的履历上不至于蒙上一层瑕疵。
第二天宋绪亲自带队,领着专案组的所有人,按照叶晨的要求,重走了一遍犯罪现场。
第一个小白鞋的犯罪现场,由于是城乡结合部的平房,时隔二十多年,城市搞开,都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紧接着就是供电局宿舍的犯罪现场,在这里女工石某和八岁孩童苗苗惨遭毒手。
叶晨站在供电局宿舍楼楼下,打量了一眼破败的旧楼,然后向刘林要过了良城街区的地图,打开后,他指给宋绪看,然后说道:
“宋队,我不知道你现没有,这几起案子的案现场都临近主干道,而且相距的都不远。
所以我心里有个猜测,那就是凶手对良城的熟悉程度是有限的,他路不太熟,怕走丢。”
宋绪沉默了片刻,对着叶晨开口道:
“秦总,其实你昨天跟我师父讨论的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有些动摇了。
当年我师父就因为这个犯罪嫌疑人去到长途汽车站蹲守来着,可最终也和大海捞针似的,毫无结果。”
叶晨意味深长的笑了,他对着宋绪轻声道:
“那是因为你们走进了一个误区,谁说从周边县市来良城,非得坐公共汽车啊?
据我所知,离良城最近的是临市金城下面的关河县,也不过六十公里左右,坐长途汽车省时间,一个小时就能到。
他为了作案,大可以骑自行车或者是摩托车啊,虽然时间长了点,可也给咱们的排查带来了难度啊。
而且据我推测,这个嫌犯骑自行车的可能性居多,因为八十年代那会儿,摩托车是个稀罕物,不是谁都舍得买的。
而且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这九起案子都是生在白天,上午八点半到十一点半,下午一点五十到五点半之间。
既然长途汽车站没线索,那就询问那些年跑这趟线的司机,尤其注意询问案的特殊时间段,在这条国道骑行自行车的家伙,这么另类的人,一个司机没印象,不等于全都没印象。”
宋绪直接愣住了,坦白的说,叶晨提出的这个思路,不管是他还是师父都从来没想过。
他心中虽然抱着一丝怀疑,不过还是第一时间去找客运站的领导进行了沟通。
很快,当年跑良城至关河县这条县的司机全都找到了,大部分都已经退了休。
当这群老头听说是为了锁定良城案的犯罪嫌疑人,全都在那里仔细回忆。
在这群老人回忆的时候,叶晨还给他们提供了两条线索,长头,穿着短高跟鞋。
有了这两条做参照,很快就有人一拍桌子,大声道:
“我想起来了,是有这么个家伙八八、九四年的时候,我还没跑这条线呢,不过九八年的时候,我不止一次见过他,有时候是一大早,有时候是天快黑的时候,这家伙体力很好,自行车都快让他蹬冒烟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