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朝廷,风波恶(2 / 3)

加入书签

破绽不容易,但张和还在金陵,还在官场。

没错,他是不贪污,他是廉洁,可他生活上不过简朴,明明都进入地牢了,家里人竟还给送大鱼大肉。

“你们应该收到了消息,本官将赴泉州,然句容之事依旧以我为尊,陛下并没有撤去我知县一职,既定民策照旧施行,粮长那里依旧不准淋尖踢斛,县衙养廉银照旧发放,任何人不得伸手欺压百姓、盘削商人,不得私自挪用县库……”

高,实在是高。

吏部掌握着天下官员升降考功,其中油水无数,走后门的更多,尤其是地方官员入京时,总免不了想方设法接触下吏部官员,希望能在考功时添一笔好评,他日升官之后定有关照。

秦松当即站了出来:“顾指挥佥事,我愿前往。”

上一个游说梁王的是王祎,他已经死了。

要知皇帝一次次要求官员简朴度日,能缝补的衣服就缝补不需要换新,不准奢侈浪费,连宫内一般宴请都改成四菜一汤了,顾正臣竟还跳脱,下了地牢还吃鱼吃肉,摆明了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件事现在不要命,但在未来某个关键节点上,很可能会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个罪名。

胡惟庸看着秋风起,缓缓地说:“陛下给了旨意,要今年早日将军士冬衣送去,你将此事告知户部、兵部与工部,让他们通力而为。另外,你去将伯伯赉召来,陛下需要让他去一趟云南,游说梁王。”

可若是换到吏部,但凡出了问题,那就不是小问题,若是运作得当,说不得是掉脑袋的事。

娘的,这简直是杀人不见血啊。

这一次选择伯伯赉,倒是一招妙棋,伯伯赉是元廷威顺王之子,战败之后臣服大明,让伯伯赉去找梁王说话,哪怕是梁王不高兴将他给杀了,大明也不心疼……

顾正臣驱马至句容卫,召集句容卫将官,对众人说:“陛下有旨,调本官前往泉州处置一些事,句容卫暂交赵海楼、王良全权负责,事有不能决者,可奏报大都督府,也可直接上书朝廷。现在,我需要十二人一同前往。”

再说了,梁王哪里是那么容易劝说的,他是元朝的忠臣,而自己是元朝的叛徒,万一他拿刀将自己砍了,那到哪里说理去……

如此做派,简直是打皇帝的脸。

给你机会了,就这一次,听不听随你,想清楚后果。

陈宁有些不解:“梁王拥兵二十余万,控云南险峻之地,派人游说,怕是不能让云南并入版图。说到底,那里还是需要打仗。只要梁王有兵,他就不可能投降。”

胡惟庸认可陈宁的话,他虽然有些时候做事夹杂了太多私心,可在一些事的判断上还是很准确。

胡惟庸淡然一笑。

骆韶、周茂等人松了一口气,只要顾正臣还管句容事,那就意味着朝廷不会派遣一个新的知县过来,对句容事指手画脚,这里的事能平稳延续下去。

顾正臣给了众人一个定心丸。

从这一点上来看,顾正臣已经具备了进入朝廷的资格,皇帝也会对其委以重任。换言之,此人崛起,对自己掌控中书与朝廷不利。

陈宁明白了胡惟庸的意图。

你不投降,咱就联合大理的土司,给他们好处,然后派兵两处揍你。

胡惟庸停下脚步,看向陈宁:“六部之中,哪一部官员最容易犯错?”

忙完这些,一整天都过去了。

宋濂提笔,感觉意犹未尽,又加了一句“转瞬之机,在人在审,时不可失,而其思之!”

陈宁鼻子都气歪了,你一个管律令的家伙,竟然管起御史台的事?顾正臣下狱的时候,咋不见你跳出来骂几句,现在跳出来约束起御史台了?

在朝堂再起风波的时候,顾正臣回到了句容。

陈宁安排御史准备举荐张和,可这边文书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