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承担风险,南周试点(2 / 3)

加入书签

散养在内。再说了,这是本官给南周百姓的机会,不是给南周百姓的灾难。一旦这一批猪养出来,不需要你们自己去找人售卖,县衙按市价收下,保证百姓可以拿到钱。”

羊数量锐减,而猪数量却在增加。

顾正臣品了一口茶,然后搁下茶碗,从桌案上取出一张纸张,递了出去。

周科连连点头:“一年四季,百姓家中闲散时不过是冬日,大家可没法子好好养猪,万一养不好,死了,这岂不是亏大了。再说了,百姓家中无余财,也置买不起猪崽。”

现在百姓家好好的,凭空头顶上多了一笔债务,这是谁也不想干啊。

顾正臣低头扒拉两口饭,冲张希婉笑道:“猪肉的做法很多,咱们现在也就是没有香料,否则夫君给你做一顿好的,让你开开眼。”

辽甚至还想玩经济战,封锁羊出口来削弱宋朝,只是后来想了想,封锁的不过是权贵的嘴巴,貌似没多少效果,这才作罢。

当年有人说“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这就是说,三苏的文章背熟了,以后能高中,高中了就能吃羊肉,背不熟,就只能吃菜羹。

“香料可贵了,再说了,这东西也就在金陵能买得到,句容就没一家香料铺子。对了,夫君为何问起猪肉与羊肉?”

周知傻眼,周喜与周科两个里长也目瞪口呆。

“借贷,这,这……”

落座,奉茶。

张培收起刀,抗在肩膀上:“这不就结了,所有人都没老爷聪明,为何还要质疑老爷的决定?老爷怎么说,咱就怎么做……”

“这——不是重点吧……”

“自然是市场调查。”

元朝不缺羊肉,也是因为有牧场。

“呃,就是了解口味喜好,好确定到底是养猪还是养羊。夫君打算在句容搞点养殖产业,帮助百姓增收……”

张希婉回到房间时,见桌上的菜都没动几筷子,而顾正臣已经坐在桌案后开始奋笔疾书,吩咐小荷打了一碗热饭,夹了些菜递了过去:“日日在外辛劳,好不容易回来又不吃饭,身体如何能扛得住??”

张希婉眨了眨眼:“听青青说,夫君庖厨本领不小呢,不知何时给希婉做一顿尝尝?”

可轮到老朱了,转圈一看,完了,牧场还在元廷手里,王保保就在塞外啃羊肉呢,可偏偏这些羊,送不到大明手里来。

想要赚钱,积累家财,还是需要养点大点社畜,可以选择的就猪与羊这两样。

老人周知连忙表态:“县太爷但有吩咐,我等自是拥护与支持。”

顾正臣满意地端起茶碗:“本官打算以南周为养殖试点,发动南周二百零八户百姓,家家户户养猪。猪崽子县衙已经差人去购置了,不日便会送来。”

从市场需求,从销路,从养殖效益综合考虑,养猪明显强过养羊。

周知很是为难。

姚镇想了想,貌似也是这个道理。

骆韶、杨亮等人在商议了近一个时辰之后走了,不过三人都没回各自住宅,都忙着去找吏员与衙役传话去了。

张希婉错愕了下,不知道顾正臣怎么突然问这个问题,想了想,还是说:“羊肉的味道我不太喜欢,总觉得膻得很,倒是猪肉还可以,只是味道上总有些单调。”

周喜见状连忙接过,看了看之后,脸色微变,对周科、周知说:“县太爷的意思是,猪崽子不需要百姓先出钱,县衙以借贷的方式来赊给百姓,待猪卖出之后,偿还猪崽子的钱便可。”

在猪与羊里面选择,确实需要做一做市场调查。

周科担忧道:“可若是养不成,病死了,这岂不是成了百姓的债??”

顾正臣指了指周喜手中的纸张:“那上面还写着,但凡猪是病死,或是非人为因素死亡,借贷两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