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贺礼,大婚(2 / 3)

加入书签

璋直截了当地说。

朱元璋考虑的,比徐达、胡惟庸、顾正臣等人多得多,在妥协的背后,未必没有深层次的盘算与考量。

顾正臣看着三箱子铜钱很是满意,只不过这三年还存不到五百贯钱,你这太子是不是也太寒酸了,好歹铺上点金子啊装点下门面啊……

接亲原是复杂,有不少流程要走。

确实,没有人能解决火器的问题,甚至都没有人想过要不要解决火器的问题。

到了下午,陆陆续续有人送来贺礼。

爵位就不一样了,爵位可以是有军功的文臣,如刘基、汪广洋、李善长等,都是文臣出身。给顾正臣爵位,有一个好处是:文臣认可,武将也认可。

“看你的神情,他说的办法打动了你,说来听听。”

这些人前来,不是冲着顾正臣而来,而是因为徐达来了。

除了顾正臣,没有更好的人选。

朱元璋脸色沉了下来。

要知道徐达可是出了名的“不近人情”之人,在军中不必说,军纪严明,在金陵时,多是闭门谢客,罕有外出时,就连胡惟庸的请帖都请不动,更不要说参加这种婚宴之事。

“嗯?”

这就是给县男爵位与千户的区别。

徐达看着朱元璋,反问:“莫不是上位能找出比他更合适之人,问题是他提出的,自然应该由他解决。”

徐达的到来,让不少人羡慕。

“上位,倘若顾正臣真的可以解决火器缺陷,让火器打得又远又快,朝廷兴许不必苦苦补充战马,臣三五年内,定能扫荡元廷!”

朱元璋不以为然。

朱标认识顾正臣不是一天两天的了,知道顾正臣喜欢什么,贺礼干脆利索,连人都送了过来,朱标笑呵呵地说:“把三年存的赏赐都搬来了,够意思吧。”

朱元璋派宦官送来了一幅画,上面写的是“细水长流”,顾正臣欣赏不了朱元璋的墨宝,埋怨老朱不通人情世故,你好歹送个古董字画来,像是王羲之、颜真卿的,自己啥文凭不清楚的嘛……

徐达到场,本身就意味着魏国公与泉州县男关系匪浅,一个搭上魏国公、东宫、沐府三条线的县男,公侯伯爵们,多少也得给点薄面。

在朱元璋的麾下,不是没有火器部队,朱元璋在和张士诚、陈友谅、元廷打仗时,也没少用火器,比如邓愈,就是一个善火器的将领,在洪都保卫战时,曾用火器重创过陈友谅的军队。

“身受皇恩,累点也无妨。”

大明开国多少文臣武将奋战沙场,可开国以来,才几个公侯伯爵?

想当侯爷,非有大功不可。

徐达清楚朱元璋说得对,只是平静地说:“上位,顾正臣也知道火器的缺陷,但他说,既然火铳打不远,为何不让它打远一点,既然火铳用起来慢,为何不改造得快一点。制造出更出色的火器,将敌人消灭在前进的路上,问题不就解决了?”

徐达说完安抚顾正臣的事之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上位现在给了顾正臣县男,再过两三年,兴许就要给他封侯了。”

只是因张府人手单薄,而张希婉连个哥哥、弟弟都没在金陵,只有老父亲张和一人,索性往简了办。

朱元璋也笑了起来,心情舒畅:“倘若他真能做成这事,助力朝廷肃清元廷,哪怕他不曾上战场,朕也亲自为他封侯,赐铁劵!”

朱元璋哼了声:“爵位岂是千户之类可比?”

朱元璋见徐达如此认真,也耐下性子听。

魏国公徐达来了,送来了五箱子上等的绸缎,顾正臣很满意,这是硬通货,顾诚啊,晚点拉绸缎铺子里卖掉换成钱来,家里人少,用不了这么多好布料……

马皇后就实则多了,直接送来一副金黄色的凤冠,这是皇室专用的,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