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老朱自省,龙威暂敛(2 / 3)

加入书签

有人吧,说吧,难题是何典故、事迹”

若自省时认为杀能解决问题,那这个思想就开始扎根,每次遇到问题时,就会顺手拿起“杀”的刀来解决问题。

姚镇肃然保证。

张焕与郑泊对视了一眼,满是茫然。

沐府的护卫,也是大明的军士。

沐英严肃地说:“你与张培的家人留在金陵,由沐府照应,无需挂忧。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顾先生当做我,该尽什么职责,不需我多言吧?”

朱标暗暗叹息。

朱元璋将两本书交给内侍:“叠起来,放在朕的床榻之上,让它日日警醒朕,凡事不可操之过急。”

朱标见状,连忙进言:“父皇可要小心点,这书有点——古怪……”

朱标、沐英等人行礼走出华盖殿,走至东宫,朱标转身看向姚镇:“你和张培,日后跟在顾先生身旁,务必保其安全。顾先生要翻案,恐怕会得罪很多人,生活起居,你们都需照料好,外出时必随身护卫。”

“看来这位顾先生,还真出了一道难题啊,罢了,战术背包的买卖,交给他去做吧。”

内侍领命。

“这算何难题??朕呼吸之间就能破这题!!”

“太子放心,老爷放心,我们定护顾先生周全!”

朱元璋抬了抬手,拿过一份奏折。

所有军士,调动之权归于一人,那就是皇帝。

姚镇暗暗心惊,为了一个顾正臣,皇帝、太子、沐英都发话了,可见此人重要,若真出了问题,折在句容,说不得自己和张培都将陪葬。

朱元璋很是欣赏沐英,此人知进退,做事极有分寸,从不坏规矩,不像是大都督府里的一些勋贵,身边不仅有护卫,还有不少义子,调动军士也不经请示。

郑泊作为朱元璋的亲卫,臂力过人,接过两本书,抓好之后,试了试,发现自己竟拉不动,脸色才开始变得凝重起来,扎马步,肌肉隆起衣襟,脖子上开始浮起青筋,书被拉得发出了点声响,可两本书就是严丝合缝,没半点动静。

朱标心头一喜。

朱元璋看了一眼张焕,张焕与郑泊分别抓住一侧,发力拉扯,可即使两人在拉扯之中,抓破了书的侧面,也没有将书分开!

朱标伸手,对沐英说:“听闻你让五戎教导沐晟习武了,是不是早了些,他毕竟不到六岁。”

石头是顾正臣丢的,但决定留下石头的人是朱元璋自己。

朱元璋目光盯着两本书,伸手取来,一页页翻开,将两本书分开来,沉默了会,开口道:“这件事告诉朕,并非所有问题都可以依靠蛮力可破,要解决问题,还需耐下性子,找到合适的法子才可破局。欲速则不达,欲力则不破,凡事,还得多用点心思啊。”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摆了摆手,并没有接过信,问:“信中可说,这两本书为何无法打开?”

朱标微微点头:“顾先生并未明说。”

郑泊请旨:“陛下,分开两本书,不用两人,标下一人便可。”

沐英走出来,笑道:“陛下,臣早有此意,顾先生有大才,又是一文弱书生,身边没两个顺手的人总不合适,只是碍于张培、姚镇是军士出身,臣无权调给。”

只是,这种原本无人可以阻挡的、逆转的倾向,被两本书带来的自省给挡了一下,让朱元璋开始认识到,蛮力与杀戮,似乎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过于急躁的手段,也未必是最佳的选择。

“果真?”

朱标上前,拿出一份书信,递了上去:“父皇,顾先生说了,句容做战术背包,每年制五万,以十二税一课税。”

朱元璋呵呵笑了笑:“准了。”

朱标擦了擦汗,将两本书递放在桌案上:“父皇,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