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八十章 朱元璋来东北这旮旯了(4 / 4)
营’,由兵部直接调度,确保军需不断,战力不衰。”
王敬之道:“陛下,臣以为,朝廷若欲真正掌控女真诸部,还需设立‘女真贡赋制度’,令其定期朝贡,并派遣使者入京,以示臣服。”
朱允?沉吟片刻,道:“朕意,即刻设立‘女真翻译馆’,由辅臣书院负责,并设立‘女真贡赋制度’,由礼部负责。另,设立‘边军专营’,由兵部调度,确保辽东边防稳固。”
众人皆拱手应命。
……
自此,大明对辽东的治理日益完善,女真诸部虽仍有不满,然因朝廷布防严密,互市亦对其有利,故不敢妄动。辅臣书院亦因“外交实务科”之兴,成为朝廷人才之源,寒门子弟得以入仕,为国效力。
朱允?虽年过半百,然仍勤于政事,日夜操劳,未曾懈怠。他常对群臣言:“朕知,治国非一人之力,而需群臣共治。朕愿以此生之力,使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群臣皆感其诚,无不尽心竭力,辅佐朝廷。
延熙三十五年冬,辅臣书院再添新章,设立“外交实务科”,专授朝贡制度、边疆事务、与诸国交往之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
朱允?亲题书院大门:“寒门辅臣,兴我大明。”此八字,成为辅臣书院之精神象征,亦为后世传颂不息。
岁月如流,大明江山日益强盛。辅臣书院之名,传遍四海,成为寒门子弟入仕之阶梯,亦成为大明盛世之象征。
顾正臣之名,亦随书院之兴,传颂千古。后世称其为“寒门辅臣”,赞其辅佐两朝,开创盛世,改革朝政,奠定大明百年基业。
而他临终所言:“大明有陛下,便已足够。”亦成为后世传颂的名言。
大明自此进入盛世,国力强盛,万邦来朝,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