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五百零五章 追击的丘福(2 / 5)
才学之士涌现。若书院之士能于乡试之中脱颖而出,书院之志便可真正立足。”
赵文远遂命人召集书院贡士之中才学出众者,如周世昌、李德明等人,命其于乡试之中全力以赴,以证书院之教。
数日后,乡试如期举行,书院贡士皆赴考场,周世昌、李德明等人亦皆神情肃穆,步入考场。
考试之中,周世昌引《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又引《尚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言治国之道,当以民为本,宽赋税,慎用刑罚,兴教化,使民知礼守法,方可长治久安。
李德明则引《左传》曰:“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言治国之道,当以礼法为本,使民知礼守法,方可长治久安。
二人之策问,皆引经据典,言辞恳切,条理分明,令考官皆为之动容。
然张敬之等人早已暗中操控考官,命其故意贬低书院贡士之策问,使其难以中选。考官虽见周世昌、李德明等人策问才学出众,然因张敬之等人压力,只得将其中选之名压下。
此事传至赵文远耳中,他心中一沉,知张敬之等人仍欲借乡试之机打压书院之士,遂命人将此事上奏朝廷,并命沈文渊、王仲文等人入宫面见皇帝,请求朝廷彻查乡试之弊。
沈文渊、王仲文入宫后,向皇帝朱祁镇禀明此事,并呈上周世昌、李德明等人策问之策,道:“陛下明察,书院贡士策问之中,皆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实为治国之策,无妄议之语。然考官因张敬之等人压力,故意贬低书院贡士之策问,使其难以中选。此事若不彻查,书院之志恐将再度受挫。”
皇帝朱祁镇翻阅策问之策,眉头微皱,道:“朕观此策,皆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实为治国之策,无妄议之语。若考官因私心而贬低书院贡士之策问,实为不公。”
遂命礼部尚书李元甫、翰林院学士沈文渊共同彻查乡试之弊,并命人重新审阅书院贡士之策问。
数日后,李元甫、沈文渊联名上奏,称书院贡士之策问之中,皆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实为治国之策,无妄议之语。考官因张敬之等人压力,故意贬低书院贡士之策问,实为不公。
皇帝览奏后,召集群臣,于朝会上宣读李元甫、沈文渊之奏,并道:“书院贡士之策问,皆引经据典,言辞恳切,实为治国之策,无妄议之语。若考官因私心而贬低书院贡士之策问,实为不公。朕意,可命礼部重新评定乡试之名,以正公道。”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张敬之等人虽心有不甘,然皇帝已下旨,亦不敢再行弹劾。
礼部遂重新评定乡试之名,书院贡士之中,周世昌、李德明等人皆中选,书院之志亦得以保全。
赵文远闻讯,心中大喜,立即率书院诸生入宫谢恩。
皇帝朱祁镇望着赵文远,缓缓道:“书院之志,朕已允其正式设立。然书院之士,若欲真正立足朝堂,便须以才学服人,以治道立身。朕望书院之士,能真正为天下百姓谋福,而非仅为出仕之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