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一十九章 你敢说有把握吗?(1 / 4)
朱棣将圣旨摆了回去,转身回到舆图前,拿起竹节在手中挥了下,肃然道:“先生之所以重伤差点没了性命,这背后与元廷细作有关。而在破了此案之后,元廷细作为朝廷掌控??”
“考虑到机遇难得,先生借势而为,谋划了北伐事宜。这次北伐不同前几次北伐,意在引诱元朝骑兵大规模南下,进入关内,在关内之地,寻机将其歼灭。”
“现如今,我们收到了确凿消息,元廷在重重诱导之下,已然在调动兵马,准备举兵南下,兵力数量尚且确......
夜色沉沉,书院新址之上,灯火如星,映照着一座座渐次落成的屋宇。讲堂巍然,藏书楼初具规模,斋舍整齐排列,工匠们仍在夜色中挥汗如雨,为书院的重生添砖加瓦。
年长先生立于讲堂前,手中捧着一卷残破的典籍,目光深邃。他轻抚书页,仿佛触摸到了书院百年的风骨。身后,数十名学子围坐案前,或抄录讲义,或低声诵读,神情专注,仿佛置身尘世之外。
“先生。”一名学子轻声唤道,“此卷残缺,是否需重新誊抄?”
年长先生缓缓点头,道:“书院虽毁,典籍尚存,虽残犹贵。誊抄之时,须得心静,须得敬重。”
学子们纷纷起身,恭敬接过残卷,小心翼翼地展开于案上,提笔誊写,每一字每一句,皆如刻于心。
就在此时,书院外传来一阵马蹄声,夜色中,数骑飞驰而至,为首之人身着禁军服饰,翻身下马,快步走入讲堂。
“禀先生,殿下命人送来一箱典籍,皆为宫中珍藏之本,特赠书院重建之用。”
年长先生闻言,神色一动,随即起身,亲自上前打开木箱。只见箱中典籍整齐排列,纸张泛黄,墨香犹存,皆是罕见孤本,其中竟有《太学讲义》《寒门策论》等早已失传之书。
书院学子纷纷围拢,目光中闪烁着激动与敬仰。
“殿下亲赠典籍,书院精神更添底蕴。”年长先生拱手朝京城方向一拜,道,“书院虽毁,但书院精神仍在。殿下此举,非但赠书,更是以身作则,守护书院之魂。”
学子们齐声应诺,纷纷跪地叩首,齐声道:“书院精神,永世长存!”
夜色更深,书院新址之上,灯火不熄,书声琅琅。
与此同时,驿馆之内,朱承志独坐案前,手中执笔,正批阅一卷奏折。
“殿下。”一名亲卫低声禀报,“江南士族残党余孽已尽数缉拿,共计三十七人,皆已押解入京。”
朱承志放下笔,缓缓点头,道:“士族虽已伏诛,然其残党仍敢妄图扰乱书院重建,实属不赦。”
他提笔在奏折上批注:“书院精神不可灭,寒门子弟不可欺。凡阻书院重建者,皆视为乱臣贼子,严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