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 别乱喊,我不是晋王(2 / 5)
nbsp;四、设立乡约,教化乡民;
五、鼓励农桑,扶持工坊;
六、改革科举,选拔真才;
七、广开言路,设立谏议之职;
八、清理冗官,裁汰虚职;
九、修筑水利,防洪抗旱;
十、推行律法,公正断案。
众人阅后,神色各异。有人点头称善,有人皱眉沉思,也有人面露不屑。
朱承志并未催促,而是静静等待。
许久,那年长儒士终于开口:“大人所言,确有远见。然此十策,若要施行,恐需朝廷首肯,且地方阻力极大。”
朱承志点头:“此十策,非一朝一夕可成。然若诸位愿与我共议、共行,我愿以江南为试点,先行推行。”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皆动容。
朱承志缓缓起身,目光坚定:“李先生之志,虽未竟,但其精神,不可磨灭。我今日所求,非以兵戈压人,而是以理服人,以诚动人。诸位若愿为大明之未来出力,我愿与诸位共赴此局。”
堂下一片寂静,随后,有人缓缓起身,拱手行礼:“属下愿随大人共议新政。”
接着,第二人、第三人……纷纷起身,拱手行礼。
朱承志露出一丝笑意,心中却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
与此同时,在京城东宫,朱瞻基正与心腹太监密谈。
“朱承志已在江南推行新政。”太监低声禀报,“他召集士林,提出《江南新政十策》,并已开始试行。”
朱瞻基听后,神色平静,嘴角却浮现出一抹笑意:“他果然明白了。”
太监疑惑:“殿下,此举若成,江南将大变。陛下恐怕不会坐视不理。”
朱瞻基轻轻摇头:“陛下虽重权,但也知大明之弊。若朱承志能以温和之法,推动变革,陛下未必会反对。”
太监迟疑片刻,低声道:“那殿下是否要派人南下,与朱承志联络?”
朱瞻基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去吧。告诉朱承志,我愿与他共谋此局。但也要提醒他,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朝廷疑虑。”
太监领命而去。
朱瞻基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皇宫,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坚定。
“李先生虽死,但他留下的,不只是一个梦。”他低声自语,“而是一条路,一条通往大明未来的路。”
……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