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 囤盐出关(2 / 5)

加入书签

,后果不堪设想。”

    赵烈咬牙切齿:“我们必须阻止他!”

    朱承志沉思片刻,随即下令:“赵烈,你即刻出发,带人追击李景隆,务必在他抵达瓦剌前将其擒获。记住,不能让他活着见到瓦剌可汗。”

    赵烈领命而去。

    ……

    与此同时,京师之中,暗流汹涌。

    杨荣等人并未因李景隆之事而收敛,反而加快了动作。他们开始在朝堂上频频提及“储君不稳、国无长君”的话题,试图逼迫皇帝早立新君。

    朱承志察觉到这一动向,心中已有计较。

    某日朝会之上,杨荣再次提议:“陛下,今辽东生变,边疆告急,储君之位空悬,实乃社稷之忧。臣请陛下早定储君,以安天下人心。”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朱棣面色阴沉,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朱承志身上:“朱爱卿,你怎么看?”

    朱承志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储君之事关乎国本,不可仓促而定。更何况,太子年幼,尚需历练。若此时改立新君,恐引起朝野动荡,反倒不利。”

    杨荣冷笑道:“朱大人此言差矣。若不早定储君,万一陛下龙体有恙,岂非让奸佞有机可乘?”

    朱承志淡淡一笑:“杨大人所言,似乎早已预设了‘陛下龙体有恙’的前提,不知是何居心?”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一片寂静。

    杨荣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老夫只是为江山社稷着想。”

    朱承志步步紧逼:“既然如此,杨大人不妨说说,您口中这位‘贤君’究竟是谁?”

    杨荣沉默不语。

    朱棣冷冷地盯着他,眼神中透出一丝杀意。

    最终,朱棣挥袖道:“此事暂且搁置,退朝。”

    ……

    当夜,朱承志召集赵烈与王守仁于书房议事。

    “杨荣已经按捺不住了。”朱承志缓缓开口,“他们打算借辽东之乱,逼迫陛下退位,扶持新君登基。”

    王守仁皱眉:“可我们目前并无确凿证据证明他们谋逆。”

    朱承志冷笑:“不需要证据,只需要让他们自乱阵脚。”

    王守仁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大人的意思是……”

    朱承志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我要让他们以为,我已经动摇,甚至愿意支持他们拥立新君。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露出破绽。”

    赵烈沉声道:“大人是要做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