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七十章 二月春风似剪刀(1 / 5)
东宫。
儒家经典唐大帆信手拈来,讲得娓娓动听,待结束之后,唯一的听客朱标起身道:“不愧是曾执教儒学院多年的大儒,唐总院这一堂让孤受益匪浅。”
唐大帆恭敬地行礼,言道:“殿下聪慧博学,臣惭愧,实在没多少好教导的。”
朱标含笑:“唐总院谦虚了,学问一道,永无止境,即便是博览群书,也难免有一知半解的地方。陪孤走走,你这段时间??貌似也受了不少委屈。”
唐大帆看着朱标那略有深意的眼神,回道:“为朝廷做事,......
###第八十六章海外来客
就在李文渊专注于国内改革之时,一艘来自西洋的商船悄然停靠在了泉州港。这艘船名为“曙光号”,船长是一位名叫约翰?威尔逊的英国商人。他此行的目的并非单纯贸易,而是希望与大明建立更加紧密的商业合作关系。
“诸位大人,我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商品,包括玻璃器皿、钟表以及优质的毛织品。”约翰通过翻译向当地官员介绍道,“如果贵国愿意接纳我们的货物,我们将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并确保交易公平透明。”
然而,这些看似友好的举动却引起了清风司的警惕。郑元德派遣了一名经验丰富的探员乔装成普通商人,暗中调查这位外国船长的真实意图。
经过数日的观察,探员发现约翰虽然表现得彬彬有礼,但他与某些地方官员之间似乎存在某种默契。更令人怀疑的是,每当夜幕降临,“曙光号”上都会有人偷偷将一些箱子搬下船,而这些箱子最终都被送往了某个隐秘的仓库。
“大人,此事恐怕另有隐情。”探员将搜集到的情报汇报给郑元德,“我认为有必要深入追查,以免再次出现类似走私的问题。”
郑元德沉思片刻后点头同意:“好,你继续监视他们的行动。同时,我要亲自前往泉州,看看这个所谓的‘曙光号’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
###第八十七章朝堂辩论
与此同时,在京城内,一场关于是否允许外国商人进入大明市场的争论正在激烈进行中。
支持开放的一派以兵部尚书王守仁为首。“陛下,如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如果我们固步自封,只会错失发展的良机。通过与外国开展贸易,不仅可以丰富国内市场,还能为国家带来可观的税收收入。”
反对的声音则主要来自保守派大臣们。“但若让外国人轻易踏入我大明领土,岂非给了他们窥探我国虚实的机会?万一他们心怀不轨,后果将不堪设想!”
李文渊听完双方意见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选择静观其变。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更关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