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六十八章 君心似渊,难以揣测(1 / 5)
赵瑁看着印刷的错字,听着黄步禹的话,频频点头。
是啊,虽然这《论语》确实有不少错别字,但圣人的错别字,那能叫错别字吗?
那叫通假字。
不亦说乎,你不能修改为不亦悦乎。
女弗能救与,你不能改为汝弗能救与。
圣人之言,当一字不改。
集贤院这点都做错了,那不只是对圣人不敬,也是对学问的不敬,既然这样,取消其出版教材的资格,换一家干活,也不是不可以,反正大家清一色,都改为活字印刷了,谁也不比谁差……
唯一值得顾......
###第七十六章隐患浮现
尽管大明的国力在李文渊的治理下愈发强盛,但朝堂内外依旧暗流涌动。尤其是在海防改革取得初步成效之后,一些潜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陛下,东南沿海一带虽然海盗活动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地方官员与商贾勾结,利用职权之便中饱私囊。”清风司总管郑元德面带忧虑地说道,“他们不仅克扣军饷,还纵容走私行为,甚至有传闻称某些港口管理者私下与倭寇余孽达成协议,以换取利益。”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为之震惊。李文渊双眉紧蹙,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寒意。他深知,若任由这些问题发展下去,必将侵蚀国家根基,破坏来之不易的安定局面。
“此事必须彻查到底!”李文渊语气冷峻,“朕命郑爱卿亲自带领清风司精锐,深入沿海各州府展开调查。一旦发现贪腐之人,无论职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海防体系,李文渊决定加强水师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协作机制。他下令设立“海防联席会议”,由兵部、户部以及沿海巡检司共同参与,定期汇报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策略。
---
###第七十七章民心所向
然而,仅仅依靠高压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所有问题。李文渊深知,唯有赢得民心,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某日清晨,他微服私访,来到福建泉州的一处渔村。这里曾是海盗频繁出没的地方,如今却呈现出一片祥和景象。渔船整齐排列在岸边,渔民们忙碌而有序地修补渔网或准备出海。
“最近生活如何?是否还有盗匪骚扰?”李文渊装作普通客商,随口询问一名正在整理货物的老者。
老者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多谢朝廷关怀,自从设立了巡检司,那些坏人再也不敢来了。而且今年赋税减免,我们家终于可以存下些积蓄,孩子们也能安心读书了。”
听到这些话,李文渊心中倍感欣慰。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