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六十章 我始终是大明人(4 / 6)

加入书签

   不一会儿,工部尚书匆匆走进来,双手奉上一份奏折。“陛下,这是关于我们近期在北疆修建水利工程的初步规划,请您过目。”

    李文渊接过奏折仔细翻阅起来。这份计划详细列出了如何通过引水灌溉改善北疆干旱地区的农业条件,并提出建设一系列水库和渠道,为当地居民提供稳定的水源支持。

    “很好。”李文渊合上奏折,满意地点点头,“但朕还有一点担忧??仅靠水利工程是否足够?毕竟游牧部落以放牧为主,他们未必愿意接受这种改变。”

    工部尚书微微一怔,随后答道:“陛下英明。臣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建议同时推广适应性更强的作物种植技术,比如耐旱的小麦和豆类。这样一来,既可以满足部分部落向农耕转型的需求,又能减少对草地的压力。”

    李文渊沉吟片刻,最终拍板决定:“就按你的计划施行吧。不过,此事要分阶段推进,先从那些已经签署和平协议的部落入手,逐步扩大范围。此外,派遣熟悉农业的官员协助部落首领实施具体措施,确保效果落到实处。”

    ***

    与此同时,张廷玉结束了第一阶段的外交任务后,被调回京城述职。然而,他的工作并未结束。李文渊再次召见了他,赋予新的使命。

    “廷玉,你对北疆各部落的情况最为了解,朕希望你能继续留在那里,监督‘互市计划’的执行情况,同时推动农业改革。”李文渊语气严肃,“记住,我们的目标不是强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而是让他们看到合作带来的好处,从而心甘情愿地接纳。”

    张廷玉深感责任重大,郑重行礼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恩!”

    ***

    回到北疆后,张廷玉立即投入工作。他首先拜访了“铁狼”部落的乌尔罕,将大明皇帝的新政策详细说明。起初,乌尔罕对此抱有疑虑,毕竟草原上的生活自由自在,为何要接受外来的约束?

    张廷玉耐心解释道:“乌尔罕大人,我们并非要剥夺你们的传统,而是希望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资源,帮助你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例如,如果能够开辟一些农田,那么即使遇到旱灾,你们也不至于陷入绝境。”

    乌尔罕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好吧,我愿意试一试。但如果失败了,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

    张廷玉笑着回应:“放心,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廷玉带领团队与“铁狼”部落密切配合,共同开垦了一片试验田。他们选择了耐旱性强的小麦品种,并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调整播种时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这片土地竟然收获了令人惊喜的成果。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北疆,其他部落纷纷派人前来参观学习。一时间,原本持观望态度的部落也开始主动申请参与这项计划。

    ***

    然而,就在形势逐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