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八十八章 不喜欢羁縻之策(1 / 5)
沐英很忙,刚安排好军务事宜,布政使张?、参议徐诤便到了。
张?没有落座,而是走向一旁的舆图,对沐英道:“这个时候从云南出兵,在我看来是有些不合适的。但朝廷下了旨意,便需要克服万难,配合主力,会师安南。这里??”
沐英顺着张?手指的位置看去,那是云南的临安府。
张?面色凝重:“这几日我翻阅过安南相关的文书,也察访过一些老人,顺着蒙自的元江下去,可以直抵白鹤关,破关之后可以顺流而下,逼近升龙城。”
“......
####二百二十九、海上丝路新篇章
赵弘深知,大明的繁荣离不开对外贸易的支持。然而,传统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他决定派遣一支探险舰队,探索未知的海域和新的贸易伙伴。
经过精心挑选,经验丰富的航海家郑云被任命为舰队指挥官。郑云不仅精通航海技术,还深谙外交之道。在他的带领下,这支由十艘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舰队从泉州港扬帆起航。舰队携带着大量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准备与沿途各国进行贸易。
航行途中,郑云和他的船员们克服了无数困难。他们遭遇过猛烈的风暴,也曾因迷失方向而陷入困境。但凭借天工院研发的新型导航仪器和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他们最终成功穿越了马六甲海峡,抵达了印度洋沿岸的多个国家。
在这些陌生的土地上,郑云展现了出色的外交才能。他不仅与当地统治者签订了互惠互利的贸易协议,还将大明的文化和技术传播到了远方。例如,他向一些国家介绍了天工院发明的灌溉系统,帮助他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这种无私的帮助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好感,也为大明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此次远航历时两年多,当舰队满载着香料、宝石和其他珍贵货物返回大明时,整个国家都为之沸腾。这次成功的探险不仅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还极大地丰富了大明的国库。更重要的是,它证明了大明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二百三十、文化交融的时代
随着海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大明迎来了一个文化交融的新时代。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技术和思想涌入这个古老的帝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在京城的市场上,可以看到来自波斯的精美地毯、阿拉伯的香料以及欧洲的玻璃器皿。这些异域物品不仅成为贵族阶层炫耀身份的象征,也逐渐融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例如,用香料调味的食物开始流行起来,改变了传统中餐的味道;而玻璃制成的窗户则让北方寒冷地区的房屋更加温暖明亮。
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大明,带来了先进的数学、医学和天文知识。赵婉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她邀请这些学者到明德书院讲学,并鼓励学生们学习他们的专业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大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