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2 / 2)
。
几日后,石守信带着百姓送来的红薯种进宫,放在炉边:“陛下,这是百姓选的最好的薯种,说等开春种上,总能盼个好收成。杨将军虽走了,但他守的百姓还在,这红薯就得接着种。”
赵光义看着那些饱满的薯种,又摸了摸怀里的焦红薯皮,突然站起身:“传旨,停建宫殿,把钱省下来给北境百姓买粮种。让户部重新清点红薯种,明年开春,朕亲自去北境教百姓种薯。”
他顿了顿,声音发颤:“再给杨将军立祠,祠边要种满红薯——让后世都知道,大宋有位爱百姓、爱红薯的忠勇将军。”
开春时,紫宸殿后的红薯田又种上了新苗,赵光义亲自翻土,动作笨拙却认真。老李在旁边教他:“先帝说,种薯要深根,治世要实心。”
赵光义点头,把焦红薯皮埋在田垄里——这是皇兄的根,也是大宋的根。风吹过新绿的薯苗,仿佛带着红薯的甜香,还有忠魂的回响。
这一年的红薯长得格外旺,烤炉里的炭火再也没断过。只是没人再提北伐的事,大家都知道,比起收复失地,让百姓吃上热红薯,才是最实在的江山大事。
本章结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