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夜行漫记(其二):现代荒原之群星(2 / 2)

加入书签

被“捕获”进内。

三位现代理论巨匠的“星光”,至此归位。

仿佛触发了什么神秘学扳机,以此为起始,下一刻,在周遭的灰白中,成千上万颗微小的、代表着后世理论追随者们的光点,如同被引力捕获的星尘,从沉寂中苏醒,化作细微闪烁的光流,汇入“守夜人之灯”。

范宁奏响了法则,理解了源头,追随源头的星辰自会归来。

“虚界的浅层,现代的虚空......呵,即便是不那么古老的艺术世代,依旧群星闪耀,多么伟大。”

范宁静静地微笑。

他在下坠之时看到了更多。

一道带着深可见骨“伤口”的无声星光,但依旧能感受到它的构成,感受到极高音的弦乐嘶鸣与极低音的沉闷撞击,其伤口内部充斥着不谐和的音块摩擦,巨大的悲恸直接镌刻其上。

先锋派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

一滴在虚无中保持完整形状的、信仰的“露珠”,在周围空虚的薄暮中,它如圣咏般的光泽始终挥之不去,内部的节奏序列交织着虔诚与疑问。

先锋派俄罗斯作曲家索菲亚·古拜杜丽娜。

一张微缩的神学星图,复杂对位与神秘光晕在其间交织,背后更有隐而不显的神圣几何知识,造物的奇迹熠熠生辉。

法国现代宗教音乐巨擘、管风琴家、鸟鸣学家奥利维埃·梅西安。

“现在,万物安眠,昏沉的死星在暮霭中阖眼。”

“虚空在天穹铺开它幽玄的披风,新月擦拭锈蚀的银弓......过来吧,被年景冲刷的星辉。”

范宁接二连三地将它们牵引到自己身旁。

曾经,代价不可计数呵。

还有更多,更多。

一团看似静止、内部却有无穷运动的“声音生物”,无定形的旋律或和声,不断以细分复调滑行的音流。

匈牙利先锋派作曲家捷尔吉·里盖蒂。

范宁维持着“夜行漫记”基本的和声脉搏,却在内部让无数细微的声部以极其复杂的节奏错位流动,展示出一片音响的迷雾,既悬浮,又充满内在生机......

一颗星光般的“棱镜”,时而爆发出原始主义的狂暴节奏,时而折射出新古典主义的冷峻光泽,时而又陷入十二音的严谨序列。

俄罗斯现代音乐的领袖,《春之祭》的作者斯特拉文斯基。

范宁以“不休之秘”将这些多变的形态统合起来,证明音乐可以在创造的暴力与绝对的控制力之间自由切换,证明秩序本身,亦可拥有万千面孔......

一颗表面光滑如金属、却长着彩色尖刺的“旋转陀螺”,旋律在虚空中无声失落,却能感受到其动力性的嘲讽与天真烂漫的怪诞,在苏维埃的钢铁洪流与童话的琉璃城堡间灵活跳跃。

另一位俄罗斯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范宁亦能完全理解、甚至能重现那份未被时代磨平的个性,完全能理解那混合着钢铁与糖果的复杂滋味......

一路随瀑布与泥沙下坠。

现代的群星一颗颗旋转着,汇入范宁周身的墨玉石光晕。

“夜行漫记”的插部,情绪暂时趋于一个充满探索满足感的短暂停顿。

这时耳旁却似乎响起了一声极不谐和的黏腻刮擦声。

像一根生锈的铁钉,欲要划破内心听觉。

“什么东西?”

范宁猛然环顾四周。

只见极目之处的边界,那些惨白的“天空”或“背景板”上,不知什么时候附着上了几片......苍白、光滑、带着五彩斑斓环节的怪异“贴图”。

甚至其中有一片“贴图”的环节一开一合,似乎在缓缓蠕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