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户一(2 / 2)

加入书签

幽州苦寒,民风彪悍,尚武之风浓厚。

没练过武,就等同于在江南文风兴盛之地大字不识一个。

时砚的遗憾绝不是装出来的:“是,我小时候大病过一场,祖父重金请了幽州名医替我调养三年,才勉强将我养大了。

我不能习武,也不宜骑快马。”

这不就是半个残废嘛!

孟六郎心气忽然就平了,目中流露出些许同情:“男儿不能骑马习武提刀射箭,日子太没劲了。”

时砚轻叹:“所以,我生平最喜和少年英雄结交来往。

裴六姑娘箭术无双刀法精湛,孟小将军擅骑射会领兵打仗,能结识两位,是我时砚此生之幸。”

“我对军营用兵之道,一窍不通。

孟小将军可愿说一说,让我开开眼界?”

孟六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些。

时砚不时惊叹夸赞,一张口总能挠中痒处。

孟六郎目中闪过自得,不知不觉地就说得多了些。

裴青禾心里暗暗好笑。

时少东家和孟六郎同龄,阅历处事少说也能将孟六郎甩出十里地。

吃完晚饭,裴家村照例开始了读书学习。

顾莲冯长都从最简单的识字教起。

裴甲几个,也在认字。

裴风裴萱等孩童们在读书。

裴燕等人,则在读兵书。

裴青禾也在看兵书。

家传的裴家兵法,有练兵领兵之道,有观看天时之法,有安营扎寨之策。

数十页兵书,凝聚了裴家几代人的智慧心血。

时砚低声道:“裴六姑娘有鸿鹄之志。”

董大郎也是个妙人,张口应道:“不然,少东家为何要来?”

董二郎笑着凑趣:“可不是么?少东家要管万顷良田几千佃户,要打理几十间粮铺。

忙起来一两个月不归家。

就这还特意抽了几日时间来裴家村。

可见对裴六姑娘是何等看重。”

烛火下,时少东家微微一笑:“别刷贫嘴了。

我交代你们的差事,明日就去办。”

隔日一早,董氏兄弟骑马去昌平县。

裴家村将要大兴土木,建屋拉围墙,得提前去县衙打点。

董大郎备了美酒送去县衙。

董二郎去买木料砖瓦找工匠,种种琐事,不必细述。

裴青禾问起董氏兄弟的行踪时,时砚随口笑道:“我打他们去办点差事,过两日就该回来了。”

并不以此邀功。

裴青禾心中有数,对时少东家愈温和亲近:“我们今日练箭,少东家可要来看看?”

时砚兴致勃勃:“我不能习武,倒是练过几日箭法。

今日正好向裴六姑娘请教。

。”

孟六郎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我来指点你练箭。”

时砚欣然一笑:“孟小将军肯指点,再好不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