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寒漠固土(2 / 6)
10米防风障积20分,积分兑碳汇分红+种苗补贴,冬春还能换青稞种。”最后他画“寒漠固土时序图”:“12-2月寒冻期,修防风障、编保温棚;3-4月解冻期,种沙棘、播青稞;7-8月采收期,收青稞、摘沙棘;9-11月储粮期,加工产品、修设施,四季衔接不空档。”
子时末的寒漠已泛出黎明的淡蓝,洛桑带着三国牧民,在每片待治理区域插好寒漠草检测牌,牌上用藏文、尼泊尔文、印地文标注着治理目标。藏族牧民扎西捧着刚领到的“青穗1号”青稞种,紧紧握着尼泊尔牧民桑杰的手——上周两人还为一片草场争执,此刻却约定一起搭防风障。“以前总想着多放几只羊,现在按‘中庸之约’分工,你教我编藏毯,我教你种青稞,沙棘活了,青稞也能丰收,比争来争去强!”扎西的话让周围人都笑了。洛桑看着手中刚扎根的寒漠草幼苗,忽然顿悟:子思“中庸”是寒漠治理的根,平衡固土与生计;商鞅“耕战”是纲,让农牧协作有章法;刘安“天人合一”是术,顺天时提效率,三者同频,才是寒漠复苏的正道。
丑时·雨林测生,商陈刘定策
中国西双版纳与缅甸掸邦、老挝琅勃拉邦交界的热带雨林带,子夜的瘴气裹着腐叶味弥漫在稀疏的橡胶林里——曾经茂密的雨林,如今被连片橡胶林切割成碎片,望天树、大板根等珍稀树种减少65%,亚洲象活动范围缩小80%,普洱茶亩产从150公斤跌至40公斤。生活在此的傣族、掸族、老龙族三国居民,人均年收入从2.2万元跌至0.65万元,不少胶农因橡胶价格暴跌而弃林外出。当地传承人玉罕(傣族传统雨林守护者,会普洱茶育苗、傣锦编织技艺)视频求助时,身后是被象群踩倒的橡胶树,她捏着“雨林草”(六巷培育的雨林活力检测草,叶片发黄表示生态退化)哽咽道:“硬砍橡胶林断了收入,保雨林又没饭吃;三国人为了争普洱茶山,经常发生边界冲突。祖先传的‘辨林育茶’技艺,年轻人都去打工了没人学!再这样下去,‘热带绿肺’要变成‘橡胶荒漠’,普洱茶、傣锦这些生计,真要断根了!”
赵阿公先亮儒家“仁民爱物”:“雨林治理要护林、育茶、传技艺,既保亚洲象栖息地,又让三国居民增收,这是‘仁者爱人’的雨林实践。不能把护林和增收对立,要像子思‘中庸’讲的,找两者的平衡点。”
林羽补法家商鞅“耕战”与杂家刘安“天人合一”:“商鞅‘耕战’转化为雨林治理逻辑:‘耕’为生态种植普洱茶、傣药,‘战’为抗退化建雨林防护体系;‘法’为三国共守‘健康雨林’标准——原生林覆盖率≥40%、普洱茶亩产≥140公斤、亚洲象活动范围≥500平方公里、橡胶林退改率≥30%;‘术’按雨林退化程度调种植结构:重度退化区种原生树种,中度区套种普洱茶,轻度区保留部分橡胶林。刘安‘天人合一’:按雨林生态链布局,在茶林旁种蜜源植物引蜂授粉,在林缘种驱虫植物减少农药使用;借西南雨林保护政策之势,建三国雨林共治联盟。”
李大叔细化农家陈旉“农桑适配”与墨家“节用”:“陈旉‘因势利导’改‘雨林立体种植’——上层种望天树等原生树种(保水土),中层种普洱茶(增收),下层种穿心莲等傣药(固土);橡胶林退改区采用‘隔行砍伐’,先种茶苗再砍橡胶,避免生态断层。墨家‘节用’:茶林灌溉用竹编引水槽(西双版纳甜龙竹劈丝改良),每公里成本1200元,比塑料管道低87%;傣锦编织用雨林野生麻线替代化纤线,成本降60%还环保。”他掏出《跨境雨林共治公约》草案:“按商鞅‘耕战’定规则:统一普洱茶育苗标准(苗高≥60cm)、统一橡胶退改比例(每年10%),违规者罚种原生树100株+扣护林积分;积分能兑普洱茶加工设备、傣锦原料补贴。”他画“雨林护生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