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少年护海(3 / 5)

加入书签

刚果的生产线将生产海洋塑料回收网,通过必和必拓的全球供应链,卖给东南亚、非洲的沿海国家;津巴布韦的车间将生产‘铬吸附竹炭包’,卖给矿业企业用于废水处理,” 他还展示产业链规划图,“每个基地带动 200 户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能达 220 美元,比在矿场打工高 50%。”

巳时半,签约仪式结束,必和必拓代表参观六巷的竹编回收网车间,用验艺草测藤丝韧性:“1.0mm 藤丝能抗 6 级海浪,远超我们的预期,” 他当场决定:“首批采购 1000 张回收网,用于澳大利亚西海岸的塑料清理,” 林羽望着签约文件,突然懂得:非遗与国际矿业企业的合作,不是 “简单卖碳汇”,而是 “共建可持续产业链”—— 企业靠碳汇抵消排放,非遗靠企业渠道打开市场,村民靠生产获得稳定收入,最终实现 “企业 - 非遗 - 村民” 三方共赢。

午时?刚果栽竹,治污启幕

刚果(金)卢本巴希的铜钴矿区里,卡松戈带着村民们栽种首批 8 万株 “抗钴 1 号” 楠竹。每株竹苗的根系都裹着竹炭 + 活性炭混合体和钴降解菌剂,“这样能同时吸附铜和钴,” 小李边指导边说,村民们在行间埋混合炭,每亩撒 80kg,再用钴草在土壤上做标记:“靛蓝区域多埋 10kg 混合炭,浅蓝区域按标准埋,” 烈日下,村民们的额头渗着汗,但脸上满是期待。

午时半,首批楠竹栽种完成,矿区里竖起 “非遗治污 - 碳汇产业示范园” 的牌子。卡比拉拿着钴草检测记录:“今天种的竹苗,3 个月后再来测,要是钴草转浅蓝,就说明铜钴含量降了,” 村民姆巴卡笑着说:“我家的地就在示范园旁,以前种玉米全烂了,现在种了楠竹,以后还能去回收网厂上班,再也不用去矿场捡矿石了!” 小李望着整齐的楠竹林,突然懂得:在刚果的铜钴矿区,非遗治污是 “希望的种子”—— 楠竹不仅在修复土壤,更在修复村民对未来的信心,当他们看到土地能变绿、能赚钱,治污就从 “任务” 变成了 “生计”。

未时?少年护海,实践落地

菲律宾宿务岛的近海海域,全球少年非遗海洋塑料治理计划首批试点启动。小雨带着中国、菲律宾、印尼的少年们,将 50 张竹编回收网固定在海面上。网体用 0.8mm 藤丝编织,边缘的竹编浮力环稳稳浮在水面,底部的竹炭配重袋沉在海底,“这样网不会被海浪冲翻,还能吸附海水里的微塑料,” 小雨边固定边说,菲律宾少年安娜则用陶草测海水:“以前海水泛微黄,现在用竹炭吸附后,水变清了,陶草测的污染指数降了 15%。”

未时半,回收网安装完成,少年们乘船观察,1 小时内就有 5 个塑料袋、3 个塑料瓶被网住。印尼少年阿里兴奋地说:“我们要每天来记录,看看一个月能回收多少塑料,” 小雨补充:“回收的塑料会送到当地的再生厂,做成竹编工艺品的配件,实现‘塑料 - 再生 - 非遗’的循环,” 林羽通过直播观看现场,突然懂得:少年们的护海实践,是 “非遗走向海洋” 的第一步 —— 竹编回收网不仅清理了塑料,还向世界证明:非遗手艺能解决现代海洋生态问题,少年力量能推动全球环保实践。

申时?津巴布韦测污,铬治启动

津巴布韦哈拉雷的铬矿区里,马库斯带着村民们用铬草检测土壤。马库斯手持铬草,埋入刚翻耕的土壤 ——18 分钟后,铬草叶片泛暗红,“土壤铬含量还是 580mg\/kg,得按手册里的方案种‘抗铬 1 号’楠竹,” 他边说边指导村民们处理竹苗,每株竹苗的根系裹着混合炭,“这样能更快吸附铬离子,” 村民们学得认真,有的蹲在地上扶苗,有的用锄头培土,夕阳把他们的影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