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研学少年(3 / 4)
沟,突然懂得:在坦桑尼亚,非遗产业的 “短长结合” 很重要 —— 木薯解决短期吃饭问题,楠竹解决长期增收问题,只有这样,村民才愿意投入,基地才能长久。
未时?枢纽升级,技术辐射
非洲非遗碳汇技术枢纽(卢旺达)的培训室里,挤满了来自坦桑尼亚、布隆迪、乌干达的 50 名传承人。六巷技术员正教大家 “竹纤维小挂件制作”:将楠竹纤维纺成 0.2mm 纱线,织成小碳汇纪念牌,用银草测的银线镶边,牌上刻 “每株楠竹,1 吨碳汇”。
“这些挂件能卖给来非洲的游客,每个能卖 10 美元,” 技术员边演示边说,还教大家用智能检测仪测碳汇:“把仪器贴在竹苗上,3 秒出数据,数据能上传联盟平台,国际买家看到就会下单,” 坦桑尼亚的卡鲁玛操作后兴奋地说:“以前不知道怎么卖碳汇,现在有了仪器和订单,以后再也不用愁了!”
未时半,培训结束,传承人带着竹纤维加工设备和检测工具返回各自基地。枢纽负责人宣布:“下个月会新增‘竹编包装设计’培训,教大家做出口用的竹编盒,对接欧洲的食品订单,” 林羽通过视频观看培训,突然懂得:技术枢纽的 “辐射力” 不是靠设备,而是靠 “教会技术、对接订单”—— 让非洲传承人从 “会做” 到 “会卖”,真正形成产业闭环。
申时?国际合作,环保对接
六巷的全球非遗碳汇联盟会议室里,林羽正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非洲区代表签署合作协议。“wwF 将投入 100 万美元,与联盟在非洲共建 10 个‘非遗碳汇林’,” 代表指着协议,“每个碳汇林种 500 亩楠竹,用六巷的草木检测法监测碳汇,数据纳入 wwF 的全球碳汇数据库,用于抵消跨国企业的碳排放。”
赵阿公补充:“我们会在每个碳汇林设‘少年碳汇监测点’,让当地少年用验艺草测碳汇,记录数据,” 他还展示合作方案:“碳汇林的收益 70% 给村民,30% 用于扩大种植,预计每个碳汇林能带动 80 户村民就业,年碳汇量达 2000 吨。”
申时半,签约仪式结束,wwF 代表参观六巷的生态农场,用验艺草测楠竹碳汇后说:“草木检测法简单有效,很适合非洲农村,wwF 会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更多非洲国家,” 林羽望着签约文件,突然懂得:非遗碳技术与国际环保组织的合作,不是 “依附”,而是 “互补”——wwF 有资金和全球网络,六巷有技术和落地经验,两者结合,能让非遗碳汇的影响力扩得更大,惠及更多村民。
酉时?研学非洲,实践联动
卢旺达基加利的六巷基地里,全球少年研学营的孩子们正跟着穆萨种楠竹。埃及的阿卜杜勒帮着铺竹编护网,“这和我们的治沙网格原理一样,都是用竹编固土,” 他边铺边说;巴西的卡洛斯用陶草测咖啡果的成熟度,“泛深绿说明熟了,能摘了”;小雨则教大家用验艺草测新种的竹苗,“这株泛浅绿,需要多浇点水”。
酉时半,少年们一起编竹编咖啡盒,穆萨的妈妈教大家编卢旺达传统花纹,“把藤丝绕三圈,压一下,再拉出来,” 她边演示边说,少年们学得认真,有的编得歪歪扭扭,有的却很熟练。晚上,大家围着篝火唱歌,阿卜杜勒唱埃及民歌,穆萨唱卢旺达山歌,卡洛斯弹巴西吉他,歌声里满是跨越山海的友谊。小雨望着篝火旁的少年们,突然觉得:研学营的真正意义,不是 “学技术”,而是 “交朋友”—— 让不同国家的少年在共同种楠竹、编竹盒的过程中,懂得彼此的文化,懂得 “地球是一家人” 的道理。
戌时?众筹反馈,民心凝聚
六巷的碳汇众筹平台后台,林羽团队正在整理用户反馈。来自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