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少年实践(1 / 4)

加入书签

子时?生态银行,首兑落地

六巷全球非遗生态银行的线上交易中心里,屏幕泛着冷光,林羽正与肯尼亚基地的奥马里视频对接首笔 “生态成果兑换”。奥马里手持平板电脑,展示肯尼亚基地的最新数据:“楠竹固沙 150 亩,超出承诺量 30 亩;竹炭净水惠及 4 个村庄,水质达标率 98%,这些生态成果能兑换多少技术支持?”

赵阿公凑到屏幕前,指着生态银行的兑换清单:“按公约规定,100 亩固沙量可兑换 1 套智能劈丝机,30 亩超额部分能换 200 片验艺草标本和 1 份竹纤维染色教程,”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要给你们派 2 名技术员,教村民做竹编储水罐,解决旱季饮水问题。” 林羽在系统里操作兑换流程,界面上弹出 “生态成果认证” 弹窗 —— 肯尼亚提交的验艺草测苗记录、竹炭检测报告逐一通过审核,绿色的 “兑换成功” 标识亮起时,奥马里身后的村民们爆发出欢呼。

“有了新机器,我们每月能多编 500 个竹筐,” 奥马里举着刚收到的兑换确认函,“还要用竹纤维染色教程做彩色挂毯,卖给欧洲游客!” 子时末,首笔兑换完成,系统显示全球已有 12 个基地提交生态成果,摩洛哥、也门的申请正在审核中。林羽望着屏幕上流动的数据,突然明白:生态银行不是简单的 “以物易物”,而是用非遗的 “生态信用” 连接世界,让欠发达地区的每一寸固沙、每一滴净水,都能转化为发展的底气。

丑时?少年实践,成果转化

六巷小学的非遗工坊里,小雨正组织全球少年非遗实践团线上开会,桌上摊着埃及少年阿卜杜勒发来的 “治沙网格推广方案”。“埃及的沙漠面积大,单靠我们的 500 个网格不够,” 阿卜杜勒的声音从屏幕里传来,背景是堆在墙角的楠竹原料,“需要六巷的竹苗和编织技术支持,还得教更多村民编网格。”

小明点开全球非遗生态 App 的 “少年实践板块”,调出埃及的土壤数据:“你们那里的沙土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编网格时要加一层竹炭夹层,既能固沙又能保水,” 他边说边展示六巷的试验视频 —— 加了竹炭的网格,雨水渗透率提升 40%,验艺草测的竹苗成活率比普通网格高 25%。巴西少年卡洛斯则提议:“我们可以用红木木屑做网格固定桩,和埃及的竹网格搭配,既环保又耐用,陶草检测过木屑的防腐性,能用 3 年以上。”

丑时半,推广方案确定:六巷捐赠 2000 株抗沙楠竹苗,通过生态银行兑换给埃及;巴西提供红木木屑桩,印度少年负责设计网格拼接图纸,形成 “多国协作治沙包”。小雨在方案上签下名字,旁边是 30 国少年的电子签名,像一串跨越山海的星光。她摸了摸桌上的验艺草标本,突然觉得:少年们的实践,就像这些草叶 —— 看似微小,却能在沙漠里扎根,长成改变环境的力量。

寅时?摩洛哥奠基,文化融艺

摩洛哥马拉喀什郊外的六巷非遗帮扶基地里,当地传承人卡里姆正通过卫星视频,向李大叔请教楠竹育苗的细节。屏幕上,卡里姆手持验艺草,将其埋入混合了当地陶土的育苗土中 ——12 分钟后草叶泛浅绿,李大叔点头:“这土加了陶土,保水性好,适合种咱们的‘抗沙 2 号’楠竹,每株苗间距 35cm,每周用验艺草测一次土壤湿度,泛黄就浇淡化水。”

林羽在旁传输 “摩洛哥育苗手册”(阿拉伯语 + 法语双语版),手册里除了常规的种植规范,还加了 “竹编 + 马赛克” 的融艺设计 —— 摩洛哥以马赛克工艺闻名,手册建议将竹编网格与马赛克碎片结合,做装饰性治沙墙。“基金投 90 万美元,建育苗区、马赛克竹编车间,还要培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