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四海融艺(3 / 4)
往年,我家的稻田早就被淹了,收成得减半。但今年不一样 —— 六巷的阿公教我们编竹编雨棚,用 0.5mm 的藤丝,验艺草测过韧性,能抗 6 级雨,稻田里的水排得快,稻穗长得比去年还饱满。
早上天刚亮,我就去稻田看雨棚。有个棚子的藤丝松了,我赶紧拿来竹草汁,把藤丝粘紧,用验艺草测了测,泛深绿,韧性够了。旁边的村民阿福问:“文海,这雨棚真能保收成?” 我指着稻穗:“你看,去年这时候,稻穗都烂了,今年长得多好,下个月收割,肯定能多收 200 斤。”
上午,林羽哥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问雨棚的生态数据。我翻开笔记本,念给他听:“竹编雨棚覆盖 100 亩稻田,排水效率提高 40%,水稻减产率下降 50%,验艺草测的藤丝韧性,用了 3 个月还是深绿,没坏。” 他笑着说:“好!老挝的通西也想种,你有空教教他。”
中午回家,我媳妇正在用竹草汁染竹编小筐。她说:“昨天有个泰国商人,买了 50 个小筐,说要卖到曼谷去,每个给 2 美元。” 我拿起一个筐,用验艺草测了测藤丝,说:“编得好,韧性够,以后咱们多编点,卖给外国游客。”
傍晚,我带着孩子去稻田,教他用验艺草测土。孩子拿着草,往土里一插,抬头问:“爸爸,这草为什么会变绿?” 我指着雨棚:“因为这草能帮我们种好稻子,编好竹筐,让我们的日子变好啊。”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把草小心翼翼揣进兜里。
我在笔记的最后一页,画了稻田和竹编雨棚,旁边写:“六巷的标准,在越南的稻田里,长出了好收成。”
【五洲的灯火:共赴一场生态之约】
当埃及沙漠的第一株楠竹苗破土时,坦桑尼亚的竹纤维工厂正在打包发往欧洲的纱线;当小雨在六巷整理博览会展品时,越南的阮文海正在稻田里检查竹编雨棚;当卡玛尼在账本上记下订单金额时,老挝的通西正在学习用验艺草测竹苗。
赵阿公在埃及的临时住处,对着笔记本上的育苗图,想起老竹坡的楠竹林 —— 那里的竹,现在不仅长在六巷,还长在肯尼亚的沙丘、越南的稻田、埃及的沙漠;孙阿婆在六巷的银饰工坊,把银草标本装进博览会的礼盒,想着这些草会被带到 30 个国家,教更多人检测银饰;李大叔在楠竹加工厂,调试着发往中东的智能劈丝机,机器上刻的竹草纹,会在埃及的车间里转动。
小雨的博览会还有一个月就要开幕了,展品箱正从五湖四海往六巷赶 —— 坦桑尼亚的竹编水窖、巴西的红木净化器、埃及的竹编沙障、越南的稻田灌溉管,每个箱子里都装着草木标本和生态故事。她在日记里写:“博览会那天,我要跟各国少年一起,在生态墙上种上‘友谊楠竹’,让验艺草见证,五洲的孩子,能一起守护地球。”
林羽在中东的备忘录里,规划着下个月的竹编沙障工程 ——500 亩楠竹,30 个埃及技术员,1000 片验艺草标本。他想,等沙障建好,尼罗河沿岸的沙丘,会变成绿色的竹林,就像六巷的老竹坡一样。
卡玛尼的竹纤维账本,下个月的订单已经排满了 —— 欧洲的品牌、非洲的纺织厂、亚洲的贸易商。他跟妻子说:“等赚了钱,咱们再建一个工厂,让更多村民能上班,能学手艺。”
阮文海的稻田笔记,下一页要记收割的产量了。他想着,今年的收成好,能给孩子买新书包,还能多编点竹编小筐,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当六巷的灯火亮起时,埃及的沙漠里,萨利姆老人正拿着验艺草,在楠竹苗旁守夜;坦桑尼亚的工厂里,娜吉亚还在调试纺纱机;越南的稻田里,阮文海的孩子正对着验艺草,盼着稻子成熟。
这就是六巷的非遗 —— 不是藏在博物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